“選擇性執法”讓航空公司如何競爭?
    2006-12-19    馬紅漫(上海經濟學博士)    來源:新京報
  監管部門尚未超然于市場,導致部門法規設定與執行的隨意性氣氛濃厚。在缺乏明確指令的情況下,最終導致企業對于航空票價促銷的尺度難以拿捏。
  一直走在民航改革邊緣線上的春秋航空終于觸到了“紅線”。12月18日《第一財經日報》報道,近日,濟南春秋假日旅行社(即春秋航空濟南營業部)被濟南市物價局告知,將對其處以15萬元的行政處罰,原因是他們以低于政府指導價銷售濟南至上海的機票。而春秋航空此次受罰,與前一段時間在“上!獫稀虾!焙桨嗌,推出1元促銷票有關。
  雖然此次事件中的執法部門是物價局,但是其所依據的罰款標準卻是2004年4月20日正式實行的《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改革方案》。根據民航總局的規定,航空公司機票銷售價格不得低于標準價的4.5折,上浮上限不能超過25%.事實上,4.5折以下機票充斥市場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除春秋航空外,不久前,海航旗下的翔鵬航空就通過網上銷售電子客票拋出1折機票。此外,在上海到北京的熱門航線上,各大航空公司3折、4折機票也比比皆是。然而,之前的這些看似違規的票價卻從未接受過任何處罰。
  倘若對春秋進行了行政處罰,那么對于以往低于45%折扣的票價是否也要進行處罰呢?執法部門放行之前的其他票價違規案例,單獨拿春秋航空公司“開刀”的做法著實難以服眾。如果不是嚴格遵從規定處置,那么從先前的“有法不依”到如今的“選擇性執法”,有關部門的表現不僅漠視了執法的嚴謹性,而且給民航體制的未來走向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一元價位的航空票價的確低得讓人大跌眼鏡。但是,對于一家以“廉價”為經營戰略的新進入者來說,春秋航空為了促銷打出的一元票價,屬于企業市場營銷的正常手段。
  由此產生的“鲇魚效應”會給整個民航業帶來激勵和活力。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航空公司是否有打價格戰的權力,筆者認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世界各國的航空業發展歷程已經證明,放松管制是產業發展的必然取向,而放松管制的結果也將使得全體國民受益。1938年,美國民航管理局曾視限制競爭為己任,認為只有靠進入和價格管制才能維持一個“公平”的利潤。
  但事實上,缺乏新的進入者和價格競爭的結果卻是票價高企且乘客稀少。197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航空業取消管制法》,允許航空公司自由進入和退出所有國內航線,可以自由地決定可承擔的運價。統計顯示,由于取消管制,在20世紀80年代航空業為消費者節約了1000億美元的票價,并使得成百萬原本無力支付飛機票價的美國人能乘坐飛機,每年給社會帶來200億美元的凈收益。
  反觀中國,監管部門自身的諸多矛盾尚未厘清,或許這才是民航票價游走于管制放松與收緊之間的根本因素。此前,監管部門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航空價格放開是必然趨勢。
  但是,相關法規的修改卻一直未予改動。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民航業體制改革尚需深化。
  監管部門尚未超然于市場,導致部門法規設定與執行的隨意性氣氛濃厚。在缺乏明確指令的情況下,最終導致企業對于航空票價促銷的尺度難以拿捏。如今春秋航空遭遇嚴厲處罰,更令航空票價的競爭機制詭譎不定。打破這種令人摸不到頭腦的競爭規則,尚需倚重民航體制改革的徹底破冰。
  相關稿件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