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了解到,隨著黃金價格不斷攀上新高,個別黃金公司為了激勵高級管理人員,將工資的發放形式改成發放金條。(京華時報11月10日:《黃金公司向高管發金條代替工資》)
金礦是國家嚴控的戰略資源,黃金公司均屬各地發改委管理的國有企業。黃金公司之所以向高管發金條代替工資,主要鑒于對美元持續疲軟的預期,以及大量游資近期轉戰黃金市場,勢必導致金價進一步上漲。為讓企業高管坐享黃金升值之福,便想出了這一薪酬分配置換辦法。表面看來,此舉似乎沒啥不妥之處,但稍作推敲,便會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小覷。 首先,違反了國家金融政策!吨腥A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境內機構所持的金銀,除經中國人民銀行許可留用的原材料、設備、器皿、紀念品外,必須全部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不得自行處理、占有。 其次,可能存在私分國資之嫌。黃金公司為何將向高管發金條代替工資,看作一項“激勵”措施?其中的關鍵在于,究竟是按黃金的當日市場價,還是按所謂“出廠價”折算高管工資?如果屬于后者,那么,就是非法侵占、私分國有資產,甚至觸犯了刑律。 因此,金融監管部門應該嚴格監察看看有多少低價金條流入了企業高管們的個人腰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