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公共服務須走向均等化
    2008-10-16    李龍    來源:廣州日報

    新醫改方案在征求意見中,其中近期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促進基本衛生服務的均等化。同時要進一步健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新方案也給出了一個時間表,那就是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要等到2020年,醫保才能全覆蓋,時間上有點遙遠。而如果把新醫改放到農村改革的大背景下來談,確保農村的醫療衛生救助,很自然地成為其中一個重點。十七屆三中全會已經明確提出,要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要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從而形成城鄉一體化的新格局。因而,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都必須納入到農村改革的大框架中。
    與城市相比,農村的公共服務很落后,這是不爭的事實。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不能覆蓋全部農村,更多的農民被排除在醫保之外,因為無錢治病而等死的農民大有人在;農村的學校比例大大落后于城市,代課教師待遇低下,失學兒童數目不;至于公積金、養老保險等基本的社會保障,農民也難以享受。而當農民流動到城市做起農民工時,那些城市居民可以享有的福利保障,也對他們說“不”?梢哉f,這些最基本的國民待遇,對不少農民來說還是一片空白。
    我們可以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差異歸咎于農村經濟水平的落后,是城鄉長期二元分治造就了這種事實。但作為一個國民,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樣,有權利享有最基本的公共服務。這種公共服務本就不應因戶籍不同而區別對待。所以,農村改革將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作為一個目標,這是改革的應有之義。
    那么錢從何來?最主要的當然是公共財政的投入。問題是現在的農村公共服務缺口太大,公共財政不可能一下子就將城鄉之間的鴻溝填平,這也是全民醫保需要等到2020年才能實現的原因所在。
    如此,就需要在增加財政投入的同時,開發農村自身的經濟潛力。農村的潛力何在?土地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土地一旦流轉起來,就會增值,就會給農民帶來財富。
    事實上,在一些沿海農村,靠的就是土地流轉走向了富裕道路。但這里有兩個前提:其一,要保障土地增值的財富能分配給農民,讓農民切實享有,而不是被資本或者強權掠走;其二,要有制度限制參與土地流轉的資本或者其他組織,必須將利潤的大部分再投資到農村中,發展農村的公共事業,這樣既可以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也可以加大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
    回到醫改的層面上,倘若要想盡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救助制度,在公共財政拿不出抑或不愿意拿的情形下,可以農村改革為推手,挖掘農村自身的經濟潛力,從而讓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盡快趨向均等化。

  相關稿件
· 新醫改須先醫以藥養醫病灶 2008-10-16
· [文摘•集萃]專家解讀醫改意見六大關鍵詞[圖] 2008-10-16
· 新醫改需在基層服務上更有誠意 2008-10-15
· 強化政府責任“新醫改”抓住了重點 2008-10-15
· 新醫改確!盎舅幬铩钡氖褂煤透采w 2008-10-15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