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越美集團總裁徐志明向尼日利亞總統贈送禮品。 |

|

|
越美集團的生產車間。 |
出口產品勢必受制于他人的市場,而產業集群出口則意味著掌控了他人的市場--浙江一家外貿紡織企業十年開拓境外市場的經驗再次印證了一則經營定律:“走出去”徹不徹底,決定了外向型制造企業在危機面前的抗風險能力。
從成立自己的海外貿易公司,到開設加工工廠,建立配套產業鏈直至開辦工業園區,浙江越美集團從產品出口到產業集群出口,在金融危機面前,不僅能自主掌握訂單,而且成功規避了貿易壁壘和匯率波動風險。
據了解,今年1-5月,越美集團內外貿產品銷售9個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3%以上,利潤預計同比增長30%。雖然上半年是紡織品出口的淡季,但是越美集團今年前五個月實現自營出口3700萬美元,同比增長45%,預計下半年旺季來臨以后,出口增幅在50%以上。
從紹興布商到尼日利亞紡織“老大”
越美集團成立之初主要從事提花布銷售。在當時的紹興諸暨,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從1992年到2000年,一年自營出口不足300萬美元,還經常因為香港貿易公司拖欠貨款陷入困境。為了討回欠款,老板徐志明只能守在香港客商的辦公室里,卻意外地發現這里來來往往的全是黑人,原來他的紡織面料最終消費市場是在非洲。
2000年越美開始在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辦起了貿易公司搞批發,尼日利亞是紡織品消費大國,當地人的穿衣習慣是“三塊布”,頭上包一塊,身上裹兩塊,再加上天氣炎熱面料容易霉爛,一億四千萬人口的布料消費相當于五億人口的國家。但是當地沒有輕工業,紡織品奇缺,徐志明帶去的印花布遭到了當地批發商的搶購,最多的一次一天之內漲價七次。
2004年開始,尼日利亞嚴禁進口中國紡織品,通過灰色清關進入尼日利亞的紡織品,就是走私。越美集團的徐志明被尼日利亞海關當作頭號“走私犯”,和其它九個浙江老板一起被抓到秘密警察局關了四天四夜。據了解,2004到2005年間,尼日利亞海關抓捕浙江商人的事件時有發生,被尼日利亞政府罰沒的浙江紡織品至少有三四億元。
“中國這么多企業,在尼日利亞都是非法經營,但是那里市場又這么好,每個做紡織品的商人,都想冒一下風險!毙熘久髡f。
徐志明說,“大家都想平平安安的,也知道最好自己能辦廠,但是初來乍到的企業不了解尼日利亞政策,自己辦廠投資也太大,所有東西都要進口,連一顆螺絲都要進口。一噸水泥3500美元,一噸鋼材8000美元,那里并不是投資辦廠的天堂,也很少有企業能下決心投資!
尼日利亞是產棉大國,但是沒有棉紡企業,沒有配套產業鏈,單獨一家企業辦廠,不僅成本居高不下,而且連原材料獲得都很困難。徐志明在尼日利亞辦的工廠,也只能對國內進口的半成品進行諸如繡花之類簡單的深加工。
徐志明很快就發現,沒有配套產業鏈,單個生產企業很難形成產業優勢。同時,越美集團發現,不少紹興企業也想“走出去”,但困難重重:對國外環境不熟悉,擔心自己出去風險太大,他們更希望抱團“走出去”,減少投資風險。
2004年,經過中國商務部和尼日利亞政府批準,越美集團投資100萬美元,在尼日利亞卡拉巴保稅區設立了第一家境外加工貿易生產企業--“金美(尼日利亞)紡織品有限公司”。越美在當地興建廠房7000多平方米,招聘當地工人130多人,又從國內投入設備和聘用技術人員。近幾年,越美集團不斷追加投資,目前,已累計投資1088萬美元。2006年8月,越美又在西非塞內加爾投資500萬美元,創建了第二家境外加工貿易企業。
2007年,越美集團決定投資5000萬美元,設立越美(尼日利亞)紡織工業園。越美紡織工業園一期占地600畝,擁有廠房28萬平方米,計劃引進15-17家紡織類上下游配套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目前,已經有30多家企業表達了加入園區的意向,絕大部分企業都是在尼日利亞有過多年貿易經驗的企業。
“走出去”柳暗花明
徐志明說,原來坯布做好賣給印染廠,印染廠賣給外貿公司,外貿公司賣給香港公司,香港公司賣給尼日利亞的批發商,他的利潤只有5%。把銷售部門設到目標市場,一下子省掉了四個中間環節,當年的利潤就從5%上升到了40%,一些新產品甚至有100%的高額回報!白钪匾氖,當地市場需要什么花色面料,國內幾分鐘后就知道,當天就能組織生產!比齻月內企業出口翻番,此后,企業一直保持高速增長,2000年,越美集團年銷售收入不足4000萬元,到2008年,已達21億元,平均每年增長65%以上。
除了利潤率得以保障,越美集團還順利越過了尼日利亞本國針對紡織品進口的限制,并且利用歐美國家與非洲各國簽訂的國際貿易條約,產品進入歐美市場也暢通無阻。
“如果沒有在尼日利亞開設工廠,我們的產品進入尼日利亞是非法的,三天兩頭要被海關查封,這道政治風險通過工廠規避了!毙熘久髡f,“現在我們的產品還銷往香港、歐美等地,就算沒有金融危機,紡織品配額、反傾銷、反補貼等各種非關稅壁壘的風險也一直存在,通過辦廠,國際貿易壁壘也成功規避!
除了政治風險和貿易壁壘風險,境外辦廠還幫助徐志明成功規避了人民幣匯率不斷提升給出口企業帶來的風險,甚至還依靠匯率調節,每年為企業創收。由于有境外企業,越美集團通過境外公司獲得美元貸款,同時,國內企業通過遠期結匯等金融工具,合理調節匯率。每年,越美集團通過匯率調節,能增加收入2000多萬元。
創建境外工業園區則讓中國企業享受到更多的政策優惠。一方面,進入紡織園區的企業可以享受到我國商務部“紡織企業走出去專項資金”支持,在尼日利亞,可以享受尼日利亞自由貿易區政策、作為保稅區企業,不受征納稅、關稅、外匯等法律法規約束,外資設立與撤銷變更自由,進出口暢通自由,不受配額限制,出口產品還享受高額退稅獎勵。
浙江省外經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建立境外工業園區,產業鏈整體轉移還有利于優化國內產業結構,改變國內紡織業低小散狀況,緩解國內資源環境壓力。非洲國家生產水平普遍較低,一些在國內面臨淘汰設備仍有利用價值,通過作價投資國內紡織閑置設備和產能出口尼日利亞,一方面充分利資源產生效益,一方面也為產業“騰籠換鳥”贏得空間。浙江在全國較早出臺了加快“走出去”的指導性文件,率先設立了對發展中國家投資貿易的專項資金。
境外投資仍存困境
據了解,目前,越美集團在境外有六家貿易機構,在非洲設立了兩家工廠,最近在尼日利亞國家級保稅區又建立了我國首個境外紡織工業園區,其生產的提花布、印花布銷往非洲、美洲等市場,2008年銷售收入達到21億元。2009年自營出口目標是增長30%以上。在非洲的工廠要擴大產能,其設在湖北省的棉紡基地還計劃擴招員工1000人。
不過,中國企業要實現規;木惩馔顿Y甚至產業集群出口,還面臨許多條件的制約。以非洲為例,越美集團遇到一個現實問題就是企業人員辦理簽證非常難,時間長。如果企業遇到緊急的事情,只能通過多種渠道,高價獲得簽證,才能“走出去”。
浙江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認為,境外投資項目還面臨建材采購難題。由于國外物資材料奇缺,價格高,因此,到國外建設加工廠,所需的材料幾乎都要在國內采購。這不僅造成投資成本提高,而且經常遇到由于遺忘了某種材料的發運,工程不得不停工待料,以致遭受損失。
此外,由于對投資國的法律和投資環境不熟悉!白叱鋈ァ钡钠髽I,普遍缺乏對投資國的法律和投資環境的了解。因此,無論是貿易型窗口還是加工企業,都需要對投資國的法律和政策加深了解,這樣才能在陌生的環境下,減少投資失誤。
另外,外派的工作人員,經常會遇到語言不通、風俗不懂、道路不熟的情況。因此,最初開展工作常常比較困難。人身和財產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前幾年,越美集團經常遭遇投資國政府官員以各種借口,限制管理人員的自由或沒收財物等,給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