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9-30 作者:張澤遠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在中國的經濟地圖上,位于西北的甘肅有點獨特,獨特在于面對發展她不得不同時完成兩個重大歷史任務:一個是要堅持不懈地改善生存環境,不斷創造發展的基本條件;另一個是要大力推進現代化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兩任在肩何其難!
甘肅地處三大高原交匯處,地形狹長,東西長1655公里,總面積42.58萬平方公里。全省人均水資源不到全國一半,具有灌溉條件的耕地不到1/3,自然環境十分嚴酷。與此同時,甘肅自然資源比較豐富,但結構不夠合理。甘肅的礦產資源保有儲量有6種居全國第1位,32種居全國前5位。依托資源開發,甘肅的工業起步較早,經過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石化、有色、冶金、能源、裝備制造、電子輕紡、食品、現代農業和服務業形成了一定的優勢。但城鄉二元結構特征明顯,經濟結構不合理、總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總體屬于經濟欠發達省份。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甘肅一直在努力推進兩個歷史任務的完成步伐,努力走出一條西部欠發達地區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進入新世紀以來,甘肅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工業強省戰略,工作重點實現了由解決溫飽為主向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工業化進程的轉變,終于迎來了甘肅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2008年相比2002年,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19%,大口徑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96%;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3.07%;全省糧食總產量由782.7萬噸增加到888.5萬噸,最近5年都超過800萬噸,基本實現了省內糧食的自求平衡;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15%,利潤年均增長22.0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12%,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38%。
走出西部欠發達地區創新發展新路,就要實現優勢項目的強勢推進。
2007年4月甘肅提出今后五年的主要奮斗目標,就是要在“十五”末的基礎上使全省生產總值翻一番?傮w思路是: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這條主線,堅持發展抓項目、改革抓創新、和諧抓民生、保證抓黨建,全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優勢產業培育、人力資源開發三大支撐,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工業強省戰略的深入實施,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開創西部欠發達地區創新發展新路,甘肅必須回答好三大考題,即:堅持不懈地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全力推進人力資源開發。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蘭青鐵路二線、蘭渝鐵路、西平鐵路、天平鐵路、蘭州至西安、蘭州至烏魯木齊客運專線等一批重點工程成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的重點,引洮供水工程、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祁連山冰川與涵養林生態保護區等重點治理工程的實施,成為甘肅進一步改善生存發展的基礎條件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強勢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目前甘肅已提出以新能源建設為突破口,著力打造能源大省。河西風電基地到“十一五”末,可力爭實現500萬千瓦裝機容量。隴東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甘肅將建設隴東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千萬千瓦級煤電基地,走輸煤與送電并舉的良性發展道路。
推進人力資源的開發,不僅能確保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更是破解社會經濟二元結構難題的重要抓手,朝著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邁進,就必須重視社會事業發展,把人的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甘肅將把職業教育作為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重要手段,努力提高勞動者的就業、創業能力,下功夫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