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收緊 新一輪“以地生財”或降溫
但“土地財政”問題仍難以解決
    2009-12-21    作者:本報實習記者 王濤 本報記者 劉振冬 彭勇 武勇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日,財政部、國土部等五部委出臺《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分期繳納全部土地出讓價款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一年”“首次繳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讓款的50%”成了最惹人注意的字眼。僅是上述能對企業現金流產生重大影響的規定便足以讓開發商心神不寧。再聯想此前不到十天的時間里,“營業稅優惠政策”調整和“國四條”的出臺,人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政策收緊的信號正漸次加強。
  盡管如此,年底突擊圈地仍在上演。專家指出,土地出讓金歷來是地方政府的一大財源,今年全國70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翻番的火爆催發了新一輪“以地生財”熱情,但“以地生財”模式風險不能小覷。專家認為,此次重拳調控必將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同時對地方政府依靠土地生財的方式會產生明顯沖擊,但土地財政問題仍難以解決。

  聚焦 1 年底開發商突擊圈地

  在一系列意圖明顯的政策調控面前,并不是所有的地產開發商都選擇了靜默!锻ㄖ烦雠_次日,上海土地市場仍舊演繹著“大手筆”。剛在香港上市不久的龍湖地產旗下上海公司聯合集團控股股東嘉遜發展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以總價約17.29億元人民幣、樓板價約1.2萬元/平方米奪得嘉定新城2幅地塊,與底價相比溢價率高達417%。
  此前幾天,復地集團以8.84億元競得上海市普陀區567坊北塊,樓面價約1.8萬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225%。綠地集團以14.166億元競得上海市普陀區真如副中心2幅商業地塊,折合樓板價約9000元/平方米。保利地產斥資44億元分別在北京及成都競得4幅地塊,其中,北京朝陽區地塊溢價率高達313.6%。在廣州,國企城建集團以125%的平均溢價拿下廣州大學城的5塊居住地塊,又一次刷新該片區的“地王”紀錄。
  其實,開發商們最后一個月的高價突擊圈地只不過是今年前11個月的延續。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全國7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增加超過100%。排在前20名的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高達6210億元,同比增加108%。報告分析認為,土地價格上漲是造成土地出讓金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案匾脑蚴,金融危機之下很多行業不景氣,地方財政收入減少,土地出讓金自然受到了地方政府更多的青睞!币晃徊辉敢馔嘎缎彰臉I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土地財政”的增加,是為了彌補其他行業稅收下降帶來的損失。

  聚焦 2 地方患上“土地財政”依賴癥

  “土地出讓金歷來是地方政府的一大財源!敝醒胴斀洿髮W財政系主任曾康華教授說,土地出讓金在部分地區接近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
  “如果再加上建筑業和房地產帶來的相關稅費收入和土地為抵押獲取的債務收入等,很多地方政府通過土地運作取得的收入占其整個財政收入的一半還多,表現出對土地的強烈依賴!痹等A提醒。以北京為例,2007年地稅累計完成的1300多億元各項稅費收入中,房地產業完成稅收3l7.2億元,占了近25%,是北京市第一個增收稅款過百億的行業。
  國土資源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土地出讓金總額達1.3萬億元;2008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有所下降,但仍達到了9600億元。
  “今年頻頻出現的‘地王’,使得地方政府的錢袋子又鼓了起來,他們很高興看到這樣的場景,這從地方政府的推地速度就能看出端倪!币晃粯I內人士告訴記者。
  這位人士說,去年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房地產市場并不景氣,很多地方土地都遭受到了冷遇,流拍、底價成交頻頻發生,這讓許多地方出現財政吃緊的情況,去年底各地不得不紛紛“救市”,具體舉措包括減免購房的相關稅費、為購房者提供財政補貼、延長還款期限、調高公積金貸款上限等等。在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今年5、6月份房地產市場開始回暖,土地市場也出現火爆,這令各地抓住了“救命稻草”,紛紛加快推地速度以求緩解財政吃緊的狀況,進而獲得較高的土地收益。

  聚焦 3 “以地生財”風險不能小覷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以地生財”風險不能小覷。曾康華就指出,雖然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土地財政支撐了財政收入和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及城市化擴張,但土地財政暗藏的巨大風險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小覷。
  “土地是一種稀缺資源,這在一定層面決定著‘財源’必然是極其有限的!痹等A說。不僅如此,土地財政也很難經受制度變遷的風險,一旦政策轉向,經濟發展必然面臨減速。眼下,地方政府、房地產企業、銀行已經形成了一個沒有協議的牢固聯盟,利益鏈環環相扣,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帶來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
  專家認為,依靠“土地財政”維持城市經濟發展,是一種竭澤而漁的短視行為,為地方以后的發展不僅埋下了隱患,也難以支撐地方經濟持續發展。
  的確,最近密集的政策調控在另一層面也將對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的狀況帶來沖擊。12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二手房轉讓營業稅優惠政策終止,征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5年。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綜合運用土地、金融、稅收等手段,加強和改善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措辭從“抑制”變為“遏制”。17日,財政部、國土部等五部委出臺《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確開發商以后拿地時,“分期繳納全部土地出讓價款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一年”,“首次繳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讓款的50%”。18日,在北京召開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建設會議也再次調緊了市場的神經。
  盡管矛頭并非直指“土地財政”,但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舉措必將對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帶來間接影響。東北證券房地產行業分析師高建表示,其中《通知》的出臺將使部分開發商由于首付款提高等原因不會再沖動拿地,從而可能會導致地價的下降。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如果下游房價下降,就很可能造成土地出讓金的減少。
  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開發商的進入門檻,有利于抑制炒地囤地、延長開發周期、捂盤惜售等行為,遏制了房價的非理性上漲必將遏制地價的非理性上漲,這必然會令地方“土地財政”收益受到一定沖擊和影響。

  聚焦 4 困局非朝夕能解

  盡管很多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困境,可現實的財務壓力往往使其束手無策。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土地財政”問題非朝夕能解!扒也徽摰胤秸欠裾娴挠袃仍趧恿ο聸Q心改變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即使充分意識到土地財政帶來地方政府收入大幅度增加不正常也有些無奈!痹等A說,現階段政府所能采用的調節手段并不多,一方面,房地產市場僅靠稅費調節收效甚微,另一方面,緊縮銀根可能帶來一定風險,尤其是在當前經濟企穩態勢并不十分穩固的宏觀背景前提下,想有效解決目前的困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對于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有觀點指出,要使地方政府擺脫土地財政模式,關鍵在于優化地方財權結構,構建地方政府稅收財政模式。一方面應將土地出讓金收入全面納入預算內管理,加強預算監督,統籌安排資金的使用。此次《通知》便強調“嚴格執行國辦發〔2006〕100號和財綜〔2006〕68號等文件,不折不扣地落實土地出讓收支全額納入地方基金預算管理的規定,將土地出讓收入全額繳入地方國庫,支出通過地方基金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管理!绷硪环矫鏄嫿ㄒ苑康禺a稅為主體稅種的獨立穩定的地方稅體系。

  相關稿件
· 五部委嚴控土地出讓金管理 2009-12-18
· 土地出讓收支要全額納入地方基金預算管理 2009-12-18
· 一級土地出讓項目首進產權市場 2009-11-20
· 專家建議調整現行土地出讓政策 2009-11-19
· 京津滬前三季度土地出讓金暴增 2009-11-05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