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汽大眾生產線。新華社記者 徐家軍 攝 |
 |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新華社記者 徐家軍
攝 | 作為傳統的老工業基地城市,長春市近年來立足長吉一體化重新定位城市發展思路,積極轉變經濟發展理念,著眼先進裝備制造、光電信息、生物產業、新能源及新材料五大戰略新興產業,并開始逐步打破純“數字經濟”的樊籬,經濟社會發展正在經歷新一輪歷史性巨變。
新定位:“雙核”經濟圈謀劃長吉一體化
一頭連著一汽,一頭連著吉化,吉林市航盛宏宇電子有限公司從2007年開始,就一直給一汽大眾配套生產汽車音響、內飾等零部件和元器件,而所有化工原料都來自吉化公司?偨浝眈T旭說:“使用我們自主研發的這種原材料,降低了物流成本,我們可以從吉化、從本市拿到原材料,比進口原材料成本大幅度降低! 長春是吉林省的省會,總面積20604平方公里,總人口752萬。素有“汽車城”、“電影城”、“森林城”、“雕塑城”、“綠色食品城”等美譽,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城市。目前,長春已連續近20年保持了GDP兩位數以上的發展速度。2009年,雖然經歷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但長春的經濟總量依然實現了15%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財政收入和工業總產值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四項主要指標增幅在全國省會城市中都位居榜首。目前,在長春注冊的世界500強企業超過50家,外商投資企業超過4000家。 2009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標志著長吉圖上升為國家戰略。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認為,推動長吉圖的開發開放,決不能僅僅理解為打開對外開放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這個先行先試的平臺,通過改革創新,把區域經濟發展起來。 據了解,長吉圖戰略104項任務,涉及長春的有46項。長春市認為:第一,全省發展要靠中部。吉林省東部山區,中部平原,西部草原,中部是經濟最活躍,交通最發達,產業集聚水平最高的地區。中部率先發展,就可以形成中部崛起、兩翼跟進的格局;第二,中部發展靠長吉。同長吉各自獨立發展相比,長吉一體化形成統一的經濟體,集聚能力更強,輻射半徑更廣,帶動作用更大,四平、遼源、松原以及農安、舒蘭等20多個中小城市,都可以圍繞長吉確立各自的產業分工,形成共榮共生、水乳交融的城市群;第三,長春發展靠腹地支撐。長春總量不大、實力不強,在吉林算大個的,但在副省級城市中倒數第三,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周邊腹地支撐。中部城市群發展起來以后,對長春總量的增加、結構的調整將發揮重大作用。 目前,規劃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總建設面積448平方公里的長東北開放開發先導區建設已經啟動,起步區基礎設施框架已經基本形成,正在積極籌劃和推進東北亞國際商務區、東北亞總部基地、長春內陸港區、空港服務城等項目建設,努力把長東北開放開發先導區建設成為長吉一體化的經濟發展隆起帶,形成以產業發展為龍頭,工業總產值達萬億元,人口近200萬的多功能、外向型、現代化新城區。 到2020年,長吉一體化進程將明顯加快,基本形成規劃、產業互補、設施共建、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在金融、旅游、電信等領域部分實現同城化;長吉區域城鎮體系布局更加合理,基礎設施基本完備,長吉走廊地帶農業人口50%以上將實現就近轉移。
新轉變:增量帶存量“調活”經濟結構
2009年10月,總投資129億元的兵裝集團新能源產業園項目,將建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風力發電整機裝備制造基地、新一代光伏發電核心設備及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基地、風電配套的輸變電及新一代智能電網電力設備生產基地。 增量帶存量,長春近年來注重抓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推動總量擴張和結構優化升級。據了解,2008年、2009年長春滾動推進15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突破3000億元,項目投向包括農業產業化、現代服務業等五大類。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長春把個體經營者營業稅起征點從原來的月營業額2000元調整為城區5000元、外縣3000元,讓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培育民營骨干企業,每年新創辦民營企業4000戶以上。據統計,到2009年底,全市民營企業達到5萬余戶,比2006年增加了1.2萬戶。 堅持“二三并舉”,長春開始注重城市服務業的發展。2007年以來重點扶持金融、物流、信息等服務領域,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年居三大產業之首。一批重量級企業相繼入駐長春,一批投資十幾億乃至幾十億的商務綜合體、區域性批發市場開工建設,域外金融機構競相涌入。2009年,4家投資超10億元的商務綜合體開工建設,7家區域性批發市場建設順利實施,一個服務全省、輻射周邊的服務體系正在形成。知合國際動漫產業園、御龍溫泉等60多個文化旅游項目投產,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31%,占GDP比重提高近一個百分點。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實現了從汽車產業一業獨大到目前的多元支撐!遍L春市副市長隋忠誠說,過去的長春,汽車產業一業獨大,占工業總產值70%左右,經濟抗風險能力不強,尤其在金融危機中表現更加明顯。為此,長春近幾年推進了一批投資十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的優勢產業擴能項目,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抓好服務業發展,努力構建多元產業支撐。據他介紹,目前長春市除汽車外,農產品加工業和軌道客車已發展為另外兩個支柱產業,正著力打造三個世界級產業基地。此外,還努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光電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新能源開發利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形成了多元支撐的新格局。 長春人認為,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長春市得益于自主創新取得累累碩果,為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長春通過技術創新,在玉米地上培育出一個全新的產業。長春大成集團董事長徐周聞說,100萬噸化工醇項目,以玉米為原料生產化工醇,可以替代800萬噸石油,新增產值可達300億元,是典型的節能減排項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巨大。他說:“賴氨酸新菌種的培育,噸成本下降20%,技術創新使我們成為全球唯一能生產70%含量賴氨酸的企業,全世界最大的賴氨酸供應商,全球市場占有率接近40%! 長春還通過技術創新加快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一汽集團不斷加快自主創新與技術改造,以高端產品引領行業技術進步,占領市場。一汽集團副總經理許憲平介紹說,中國第一個IT化發動機智能專家系統研發成功,汽油直噴技術可實現節油15%-20%,在DCT變速器、主動安全技術、強油電混合技術等方面也都有了成熟的技術儲備。據他介紹,2009年一汽自主品牌技術研發成效顯著,J6重型系列商用車獲得了2009年度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特別獎,在城市垃圾車、灑水車上率先突破,一汽卡車銷售大幅上升。 為了切實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長春市建立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金,實施高新技術產業“雙百”工程,著力抓好100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推動100戶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扶持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具有集群輻射潛力的領軍企業、“小巨人”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幾年長春市高新技術產業始終保持20%以上的增速。
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時代潮流
走進長春希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廳,幾塊數十米高的LED顯示屏震撼人心。公司副總經理劉維亞說,他們是國內技術領先的LED顯示產品專業制造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研制的“逐點一致化校正技術”與“集成三合一顯示屏”屬國際領先。 經濟結構不合理是老工業基地城市的通病,作為傳統的老工業基地城市,長春市未來的發展既要擴張經濟總量,也要研究結構性增長。一是以新能源汽車和軌道客車為重點的先進裝備制造業,二是以新型平板顯示、LED照明及汽車電子為代表的光電信息產業,三是包括生物制造、生物醫藥、生物質能源在內的生物產業,四是圍繞太陽能光伏、能源存儲、油母頁巖開發等重點領域的新能源產業,五是包括功能高分子、納米碳酸鈣、稀土輕合金等在內的新材料產業。專家認為,這些產業綠色環保、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創新能力強,應該是長春“十二五”規劃的重要著力點。 “長春將在中國率先發展和使用新能源汽車!遍L春市副市長肖萬民說,長春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有知名的民族品牌汽車,下一步將重點發展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在未來5年要形成批量生產。據了解,今年2月,由中國一汽客車有限公司提供的50輛氣電混合動力公交車在長春正式投入運營,與傳統客車相比,整車碳排放總量降低30%以上。這是氣電混合動力客車在中國國內首次批量上線。 “一個城市的發展脈絡,必須結合其自身特點不斷拓展、延伸!遍L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巡視員車仁義認為,五大新興產業實際上都是在長春三大傳統產業基礎上散發出來的“新枝”。他舉例說,比如傳統的汽車產業,就衍生出如今的汽車新材料,汽車電子等新興產業,新材料可明顯提升汽車保險杠的抗拉強度,也可使汽車內飾更安全、環保。他說:“過去的汽車內飾材料都是純化纖的,一撞車就裂開了容易傷人,現在有一種生物質的棉麻化纖,化學成分減少,不但有益人體健康,柔韌性也很好,安全性能更高! 在傳統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基礎上,長春市也將其向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方向拓展。據了解,現在牛的眼睛能提取出一種藥物,生物制藥技術讓一個牛眼睛能賣到一頭牛的價格。通過牛血還能提取出血紅素,大大提升產品附加值,其價值遠遠大于牛肉本身。長春大成集團是世界知名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他們自主研發的植物化工醇產品,以其綠色環保的特點,受到國外多家著名大公司的青睞。美國寶潔公司月用丙二醇2000噸,美國AOC公司月用1500噸,廣泛用于生產汽車風擋玻璃、內飾材料、保險杠等。 高廣濱認為,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是大力發展以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為特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克服傳統產業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種種弊端。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符合時代發展需要,核心就是發展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綠色、低碳、環保、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創新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作為下一步經濟發展的著力點。
新超越:跳出“數字經濟”怪圈
過去一談經濟發展就談GDP,談增速、增量,吉林省經濟專家宋冬林認為,長春市近年來在經濟發展中注重服務民生,打造綠色宜居城市,實施健康長春計劃,逐漸跳出了純“數字經濟”的概念,經濟理念發生了“質”的轉變。 長春市市長崔杰說:“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是不斷提升百姓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遍L春制定了民生規劃,在基層組織設立了民生工作站,一些干部通過民情懇談會及時掌握百姓疾苦,有的干部還主動寫民情日記,努力打造“人情味”城市。 據了解,長春關注群眾增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和7%以上;關注就業,開發就業崗位12萬個,為1000名低保家庭高校畢業生提供公益性崗位,7萬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支持困難群體參加養老保險,解決職工參保歷史遺留問題,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探索建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不斷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抓好基本生活、住房、醫療、教育等七類救助工作,進一步健全城鄉大救助體系;改造農村泥草房、危房4萬戶,新建配建60萬平方米保障房,改造200萬平方米棚戶區及危舊房;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縮小城鄉之間、高中低收入群眾之間享受教育服務的差距,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及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60%村衛生所完成標準化建設…… 為全面改善居民生活、工作環境,長春還加大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全力打造“綠色宜居城市”。全面展開地鐵1號線、輕軌三期、長春站綜合交通換乘中心、伊通河生態軸建設等一大批重點工程,全長67公里的四環路基本貫通,僅2009年一年,電網投資總額相當于前三年總和,燃氣供應能力新增1倍以上。長春市民張雪說:“這幾年長春的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每一天都在感受身邊的變化,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更舒心、愜意! 從以人為本角度出發,長春還全面實施了“健康長春行動計劃”。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健康城市建設,60%村衛生所完成標準化建設,鄉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成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長期以來,縣域經濟是長春經濟發展的“短板”,發達地區城區與縣域經濟比重是3∶7,而長春則是7∶3。2007年以來,長春市努力使縣域與城區、開發區協調發展,著力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長春一方面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圍繞增產15億公斤商品糧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實施了農田水利、土地整理開發、良種培育推廣等項目,糧食生產能力正常年景達到80億公斤-90億公斤階段性水平。長春還努力促進城鄉公共設施“均等化”,主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僅2007年和2008年,長春市就修建村屯道路近4000公里,“村村通”通村里程達到1.1萬多公里,行政村通村率達98%。金融危機背景下,長春市縣域經濟始終保持20%以上的增速。 通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長春市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919億元,同比增長15%;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50億元,增長21%;規上工業產值完成4400億元,增長22.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00億元,增長31.9%。其中,全口徑財政收入、規上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三項指標三年增長了一倍以上。特別是今年1、2月份,長春市的財政收入突破了100億元,相當于七、八年前一年的總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