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社/法新 |
德國兩名計算機黑客發明了一款音樂雨傘,借助壓電材料制成的傳感器,讓灑落傘蓋的雨點演奏音樂。
發明者之一阿莉塞·察佩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音樂雨傘的創意源于偶然。她與尤利婭·拉格爾參加荷蘭阿姆斯特丹一次硬件黑客大賽,必須在24小時內開發一件新品。
大賽前一天,兩人參觀一個設計展,突然想到,日常生活用品是否能與音樂相連。兩人冒出不少想法,譬如編寫一個網絡軟件,根據網民喜歡的樂隊推薦食物,可惜太過復雜。
兩人繼而想到音樂雨傘,動手制作。她們用布基膠帶,在傘蓋內側粘上12個快速反應傳感器,連接簡單的電路板。傳感器由壓電材料制成,當感受到壓力或遭扭曲時會產生微弱電量。因此,當雨點落在傘蓋上,傳感器受壓,產生電能,匯入一個Arduino單片機。這種單片機是一塊覆著硅片的電路板,上有多個連接器,可以讀取傳感器信號,分析數據,然后輸出回應,借助發聲器發出嗶嗶聲。每個傳感器對應不同的嗶嗶聲,合成8比特旋律。
察佩說,整個過程最難的部分是調節單片機,以便讓它發出悅耳動聽的嗶嗶聲。傳感器過于敏感,單片機會發出刺耳聲音,令人仿佛置身正在使用的淋浴房內;傳感器不夠敏感,則單片機所奏旋律單調乏味。
她說,測試傳感器的敏感度費了一番周折。因為大賽要求24小時內完成作品,而當天沒有下雨,兩人只得試著在廚房里往傘上灑水,弄得一片狼藉卻效果不佳,于是又想到找一個灑水壺。
“我們走上街頭找灑水壺,耗費了寶貴的數小時,這段時間原本可以用來編程,”她說,“這有點兒荒謬!
結果,兩人沒時間編寫程序把Arduino單片機連到使用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上,只能在單片機上裝備內置式8比特旋律生成器,作為發聲器。
察佩說:“在規定時間內,我們無法完成復雜的作品,因此希望做出簡單有效的東西。最終,我們對這款音樂雨傘原型相當滿意。不得不承認的是,一段時間以后,它有點兒讓人心煩!
察佩和拉格爾眼下正致力于改善音樂雨傘的外觀,把線和傳感器縫在傘蓋上,以便奏出更悅耳的旋律。
察佩說:“今后,你可以選擇多種聲音效果,鋼琴聲、吉他聲、鼓聲、鐘聲等,當然,都是8比特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