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外幣兌換難調查:私人部門分流外匯頭寸
2012-10-10   作者:印崢嶸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十一”黃金周,因大量國內游客到國外旅游度假推動各大銀行外幣現鈔緊張,這次銀行外幣現鈔集體告急給中國外匯儲備結構敲響警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節后走訪滬上各大銀行發現,“十一”長假之間,因國內出現大量出國游的外匯現鈔兌換者,外匯現鈔供不應求,日元、新幣、泰銖等小幣種需提前至少一天預約。記者還了解到,欠缺外幣頭寸并非中資行獨有的現象。
  數據顯示,2012年二季度,雖然外匯儲備整體下降了650億美元,而企業和居民的外匯存款合計上升了630億美元,幾乎接近于官方外儲下降的數量。摩根士丹利中國經濟學家喬虹認為,中國增加的外匯流入可能并沒有大幅減少,但卻從以往的“官藏”轉成了“民藏”。

  出境游外幣兌換難

  中秋國慶雙節期間,由于出國游火爆,上海的中外資銀行外幣現鈔兌換緊俏。日元、新幣、泰銖等小幣種需提前至少一天預約,換美元則要碰運氣,而且換到的全是百元大鈔。
  節日期間去新加坡度蜜月的白領李遠(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了徐家匯商圈附近的十多家銀行網點只換到不足1000美元,且沒有零鈔,都是百元面值的大鈔。難道現在銀行美元頭寸很緊缺?”
  “換新幣要提前至少一天預約,新加坡也可以用美元,所以就索性換美元,實在需要的話,再到當地換小面值的新幣!崩钸h表示。
  招商銀行肇嘉浜路支行負責換匯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出境游火爆,令歐元、美元、日元、泰銖等幾乎所有貨幣全線告急。
  據悉,通常不經過預約直接到銀行網點換到的是網點庫存的現鈔,大部分源自近期從其他客戶手上買入的現鈔,具有隨機性,且數量有限。
  上述人士透露,現鈔由于有運輸成本,高于現匯的價格。小面值的主要靠柜臺上從客戶手里買,更加稀缺。建議客戶提前至少一天預約,銀行的具體流程是:由各個網點把需要的金額和幣種統一匯總到總行,由外匯交易中心統一購買,以控制從市場上拿資金的成本。
  民生銀行一位大堂經理表示,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后對外幣的需求將相應攀升。建議客戶可以通過網銀購匯,再到就近網點支取,可享受8~9折的費率優惠,還少跑了一次銀行;蛘呦葞眯兄背鰢,再到當地兌換,如果不小心丟失,還可以申請掛失,安全方便。

  居民對外匯需求增加

  據了解,欠缺外幣頭寸并非中資行獨有的現象。從2011年四季度開始,外資銀行陸續推出了外幣存款利率優惠活動,吸引外幣流入。南洋商業銀行和渣打銀行的13個月美元定期存款利率一度高達4%和3.6%。
  一位外資銀行中國區CEO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獲取資金的途徑多樣化,不僅包括活期和定期存款這類普通存款,銷售理財產品也是重要的一環,缺口通過同業拆借來彌補。每家銀行吸取普通存款的能力不一樣,所以要根據銀行整體的經營戰略,各種途徑相互配合,并非單獨靠某個產品拿資金。
  “如個別產品利率較高,或出現利率倒掛等現象,如缺美元,美元存款的利率可能拉上去,但并不意味著銀行整體虧錢,而是要通盤考慮銀行拿資金的成本。個人投資者的選擇遠不如銀行多!鄙鲜鐾赓Y行高層指出。
  而外匯頭寸的緊缺很可能和近年來“藏匯于民”有關。
  “很多學生家長為了儲備孩子的留學基金每年都來換5萬美元上限的外幣,存在銀行里,以分散換匯成本。這筆錢往往沉淀在銀行賬戶里一躺就是幾年!辈澈cy行一位理財師告訴記者。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二季度,雖然外匯儲備整體下降了650億美元,而企業和居民的外匯存款合計上升了630億美元,幾乎接近于官方外儲下降的數量。摩根士丹利中國經濟學家喬虹認為,中國增加的外匯流入可能并沒有大幅減少,但卻從以往的“官藏”轉成了“民藏”。
  中金公司經濟學家彭文生曾指出,相比官方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私人部門的外匯持有量遠遠不足。外匯資產在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之間的再平衡,引發居民對外匯需求的增加,會成為長期抑制人民幣升值的因素。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經營范圍擴大 2012-04-25
· 世博園提供17種外幣兌換 2010-04-29
· 上海進一步擴大本外幣兌換試點 2010-04-20
· 外管局試點個人本外幣兌換連鎖店 2009-11-12
· 外匯局擴大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試點 2009-11-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