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家劉益謙手持蘇軾《功甫帖》的照片復印件介紹相關情況。記者
羅曉光/攝 |
“我不會退掉藏品,并將于3月如期在龍美術館展出,除非能有更新的證據!鄙虾2丶覄⒁嬷t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2013年9月19日,劉益謙從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5000多萬元人民幣競得蘇軾的《功甫帖》,引發業界關注;時隔3個月,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鐘銀蘭、單國霖、凌利中三位研究員突然質疑此書帖是晚清時期以“雙鉤廓填”手法炮制的偽品,更是平地起驚雷,掀起一場真偽之爭。一個月來,《功甫帖》“羅生門”持續升級。
拍賣方:三度回應堅稱“真跡”
1月13日,紐約蘇富比中國古代書畫部發布14頁的研究報告,對上博專家提出的“蛛絲馬跡”一一回應。
報告稱,蘇富比專家團隊經過再次論證,并聽取包括中國內地文博前輩在內的國際及國內專家和業內人士的專業意見,堅持認為拍賣的蘇軾《功甫帖》是真跡。不同意該作品是清中晚期“雙鉤廓填”的結論。
2013年12月21日,上海某知名大眾媒體刊文指出,上博專家認為,此帖是清中晚期從石刻拓本中鉤摹出的鉤摹本。次日,蘇富比表示“一旦收到上博的研究報告,將針對其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回應!
2014年1月1日,上博研究員發布逾萬字研究報告,列舉《功甫帖》非真跡的種種蛛絲馬跡。3日,蘇富比聲明仍“堅決認定《功甫帖》為蘇東坡的作品”。并對三位專家以個人名義對個別私人藏家購買藝術品的商業行為進行公開評論表示驚訝。
而上海一位資深藏家質疑,蘇富比為何不公布專家團隊名單?或可舉行學術研討會,以顯示探討《功甫帖》真假的誠意。
質疑方:對拍方研究報告“無可回應”
自1月1日發布研究報告以來,上博3位專家未再對《功甫帖》的真偽正式回應。
13日蘇富比研究報告出來后,研究員單國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不會看、不理它”,并指出“《功甫帖》是摹本,可能是自己寫的,沒有雙鉤廓填”。
“雙鉤廓填”指的是沿字的筆跡兩邊用細勁的墨線鉤出輪廓,然后再填墨。
而研究員凌利中接受記者采訪則說,圍繞《功甫帖》展開的是學術探討,因此須根據蘇富比報告中的“學術含量”來決定是否回應,而對此次蘇富比報告只能說“無可回應”。
2014年首日的《中國文物報》上,單國霖發表《蘇軾〈功甫帖〉辨析》一文闡述此帖為摹寫的看法,但未出現“雙鉤”字眼。而鐘銀蘭、凌利中的《從法帖中雙鉤--談〈劉錫敕〉、〈功甫帖〉墨跡的鉤摹性質》一文則認為是“雙鉤廓填”。
北京一位書法家撰文表示,“不會看、不理它”,這不應是學者應有的態度。真理越辯越明,真相也是如此。
收藏方:堅定收藏,如期展出
尚未感受迎接藏品的欣喜,劉益謙卻先迎來一聲“棒喝”:5000多萬元買回“贗品”?
自上博專家發聲質疑以來,劉益謙公開發表5次聲明。盡管他認為“這是個好事情,對《功甫帖》真偽的爭議有助于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但隨著爭論的升級,讓他“身心俱疲!
“我會在適當的時候,用掃描機掃完后放大50倍,這就看得出來到底是寫的還是鉤的!眲⒁嬷t認為,拍賣是市場行為,“我也不是瞎買的,藏品從30萬美元報價,經過十幾輪競拍到800多萬美元,這已證明書帖的市場價值和認可度。我不買的話,前一口叫價的是日本人!
盡管有人表示愿意接手藏品,但劉益謙目前尚無退貨或轉手意愿,而且藏品會如期在上海展出。同時他也留下一連串疑問:上博專家為何沒有先在專業研究刊物發表研究成果,而是在大眾媒體以官方的名義發布結論性的觀點?從競拍成功到回歸,其間有兩三個月的時間,為何不早一點而是等到分期付款結束才發出質疑?為何3位專家會有不同的結論?公立文博機構專家應以何種方式介入市場鑒定更合適?如何才能有一個更接近真相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