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明,重慶社科院城市建設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資深研究員,長期致力于重慶戶籍制度的研究,其牽頭承擔的中國社科基金課題《中國農村轉移勞動力及其供養人口戶籍轉移制度研究(以重慶為例)》已近尾聲。
“大幕已經拉開,重慶打開了戶籍改革的第一道關口,這一步走得巧妙!7月29日,許玉明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展開對話。
戶籍制度包括7項內容
記者:什么叫戶籍制度?戶籍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許玉明:戶籍制度是政府對轄區人口進行管理的一種必要手段,包括常住、暫住、出生、死亡、遷出、遷入、變更等7項人口登記制度的總稱。依附于戶籍制度之上,還有人口社會地位、收入標準、子女入學、勞動就業、醫療衛生、社保、福利、高考、升職、培訓、軍人安置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戶籍制度與依附于之上的制度形成了高度的關聯性。也就是說,你是什么樣的戶口,就會享受什么樣的政策。
戶籍管理的功能本是單純的,即證明公民身份,并為政府提供準確的人口數據和基本資料。因為大量農村人口希望進城就業而城市根本無法接納,由此戶籍制度邏輯地演化為限制人口流動的制度。
重慶在為全國探路
記者:關于戶籍制度的改革,重慶此前有何具體的做法?你對重慶的戶改新政,有何評價?
許玉明:我市從2003年9月1日起,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打破城鄉二元制戶籍結構,實行城鄉戶口一體化的戶口登記制度,所有戶口統稱“重慶市居民戶口”。
這一改革首先在主城9區和“百強鎮”范圍內實施,然后在其余區、縣逐步推行。新登記城鎮居民與原城鎮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和權利,履行同等義務。
重慶市此次戶籍改革還進一步放寬了對戶口遷移的限制。全市實施大中專學生入學戶口自由遷移的政策,即大中專學生入學根據自愿原則,可遷也可不遷戶口,原屬農業戶口的可就業登記為城鎮居民戶口。同時,大中專畢業生到西部其他地區和重慶市邊遠地區工作,可保留主城區城市戶口。
如今在我國許多地方展開的新一輪戶籍改革,都與重慶有一個共同點,便是以“城鄉一體化”為目標,通過全面推進改革,打破原有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管理制度。
重慶此次啟動的戶籍制度改革,大幕已拉開,突破口也找到了,政府意愿和農民工的意愿高度契合,重慶當以戶籍制度改革為牽引,實現城鄉均衡化發展。
在戶改問題上,重慶在為全國探路。
盡可能滿足進城人員要求
記者:對我市的戶改新政,你有何建議?
許玉明:對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要加強就業引導,監督企業規范管理,改善打工居住條件,加大技能培訓。建立農民工培訓機構,提高其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增加農民工收入。
在商品房價格不能調控或者農民工沒有購買力的情況下,加大公租房建設,加大供應量,盡可能滿足進城人員需求;同時解決農民工子女讀書問題和父母養老社會保障問題,強化社會保障機制,普及各種社會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