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村”僅尊重農民意愿還不夠
2010-11-12   作者:晏揚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10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規范農村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會議強調,開展農村土地整治要把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放在首位,涉及村莊撤并等方面的土地整治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必須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自主決定,堅決防止違背農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盲目建高樓等現象。(《新京報》11月11日)
  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搞起了轟轟烈烈的“撤村并居”運動,農民被集中趕進小區、趕上樓房,如山東諸城市取消行政村編制,將原來1249個村合并為208個農村社區。有的地方則要求農民以宅基地置換城鎮住房,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社會保障。地方政府這樣做是為了讓農民騰出土地,是在“土地財政”驅動下,以新農村建設之名行“圈地運動”之實。
  盲目的“撤村并居”必須予以遏制,這既是為了維護農民切身利益、尊重農民的生活方式,也是為了保護耕地紅線、保證農業安全,還是為了保護千百年來形成的農耕文明和村落文化。在“撤村并居”運動中,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強制撤村、強制并居的問題,國務院要求農村土地整治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可謂切中其弊。但僅僅尊重農民意愿是不夠的,農民意愿不足以成為“撤村并居”的充分理由和依據。
  由于文化程度整體不高,農民群體一方面很務實,另一方面又往往過于看重眼前利益,在利弊權衡方面有時缺乏遠見,容易判斷失誤。住小區、住樓房、擁有城鎮戶口和社會保障,是農民夢寐以求之事,當這等“好事”突然變得唾手可得時,很多農民可能會被眼前利益迷惑。況且,為了順利“撤村并居”,相關政府部門來做農民工作時,肯定只會揀好處說,揀動聽的說,直說得天花亂墜,老實巴交的農民很可能被花言巧語所忽悠,頭腦一熱就“自覺自愿”了,他們哪里能預見到“撤村并居”的壞處,哪里來得及細想失去土地之后怎么辦、子孫后代的生計怎么辦。他們現在是“自覺自愿”了,但一旦發現“撤村并居”并非想象的那樣美好,卻再也無法遷回祖祖輩輩生活的那片土地。
  更值得注意的是,“農轉城”過程中發生的一些高校強迫學生“農轉非”的事例充分說明,上級政府要求堅持自愿原則,下級政府未必真這樣做,上級的要求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往往會走形、跑調、變味。自愿與強制其實只有一線之隔,自愿很容易變成“被自愿”、不得不“自愿”。
  所以,“撤村并居”不能只看農民愿意不愿意,不能將農民愿意作為“撤村并居”的唯一前提條件。除了尊重農民意愿外,“撤村并居”還應附加以下兩個前提:其一,“撤村并居”所騰出的土地,應該仍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而不能歸地方政府所有,不得擅自轉變為城鎮建設用地。實際上,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規定:“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后節約的土地仍屬農民集體所有!
  其二,如果“撤村并居”同時伴隨“農轉非”,那么除堅持自愿原則之外,不應要求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換取社會保障,而應像重慶那樣,讓農民穿上“五件衣服”(養老、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的同時不脫下原來的“三件衣服”(宅基地、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如此,盲目的“撤村并居”才能得到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無利可圖,無法覬覦農民土地,“撤村并居”也必然會得到有效遏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撤村圈地:讓農民們自主決定 2010-11-11
· 網民熱議“撤村圈地”背后的政策濫用 2010-11-04
· 撤村圈地遺禍子孫 2010-11-0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觀點擂臺:誰是“柴油荒”的禍首?·[思想]陳曉彬:貨幣戰未必真打起來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