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月起,四川巴中市巴州區白廟鄉政府每月都在政府網上“曬”出當月發生的每筆公務支出,大到招待上級官員的煙酒,小到開會購買的紙筆,均用表格形式將每一分錢的去向悉數公開。白廟鄉因此被尊稱為“中國第一個裸賬鄉”,鄉黨委書記張映上入選新華社“中國網事·感動2010”年度網絡人物候選人。據統計,“裸賬”使白廟鄉去年公務開支至少節約3萬元,約占全年公務開支的15%,今年全鄉的公務開支將繼續“裸行”。 政府部門公務開支的運作流程,相當于一張公權力運行的“線路圖”,十七大報告提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內在地包括把政府的公務開支拿到陽光下晾曬、爆烤。白廟鄉政府將公務開支“全裸”示眾的故事,盡管詮釋的是現代社會民主治理的常識,在中國國情之下,卻凸顯了主政者英勇無畏、銳意改革的膽識和氣質,具有難能可貴的開拓意義和示范價值。 鄉鎮是中國政府機構的最基層組織,解剖鄉鎮這只五臟俱全的“麻雀”,有助于更全面地認識中國這只壯碩的“公雞”。在許多地方,政府公務開支是一個超級敏感的事項,它幾乎與政府財政報告一樣,被視為必須嚴格保守的“國家秘密”。不難想見,白廟鄉政府之所以敢于向全鄉干部群眾,同時也向全國網民公開公務開支,最直接的原因是他們不怕公開,對公務開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充滿了高度自信。反之,其他許多地方和部門之所以不敢公開晾曬“賬本”,至少有一個理由,就是他們害怕公開,對向來屬于“暗中操作”的公務開支的合理性、合法性缺乏起碼的自信。白廟鄉至今仍然是中國惟一一個“裸賬鄉”,而且也沒聽說其他地方有哪個鄉鎮準備向白廟鄉學習,白廟鄉只是“一個鄉在裸行”,也就不足為怪了。 長期以來,由于權力要素、財政資源和政策資源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省市政府為了從中央爭取資源份額,每每熱衷于到中央“跑部錢進”,區縣、鄉鎮政府則熱衷于“跑省錢進”、“跑市錢進”。像白廟鄉那樣進行“裸賬”改革,將直接限制基層政府對上級官員的公務招待,鄉鎮干部“跑”到區縣或市里去謀求“錢進”幾乎再無可能,這對基層政府向上級政府爭取資金、配額、項目、優惠政策,勢必造成一定的影響。白廟鄉公務開支“裸行”之初,就有媒體報道了鄉里遭到上級官員冷遇的情況,在輿論的關注和有關領導的干預下,局面雖然有所好轉,但今后在向上級政府爭取資源份額方面,白廟鄉的“裸賬”改革究竟會是一種優勢還是劣勢,情況似乎并不樂觀。 中國的地方政府改革和基層政府改革,必然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以及上級政府和下級政府的關系。鑒于這個現實的困境,中央應當向地方釋放一些權力和資源,上級政府也應當向下級政府釋放一些權力和資源,才能從根本上緩解地方政府和基層政府“跑X錢進”的焦慮與沖動,使地方政府和基層政府能夠擁有更大的改革空間,激發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總體而言,中國的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主導、支持,包括自上而下釋放權力和資源,也需要自下而上的試點、示范,兩方面的努力、互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人們一般比較看重自上而下的主導、支持,但當改革發展和積累到一定階段,自下而上的試點、示范往往更讓人刮目相看。溫家寶總理說得好,“群眾通過基層的直接民主形式管理好一個村,將來就可管好一個鄉,管好一個鄉以后,將來就可管好一個縣、一個省,真正體現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蓖瑯拥牡览,現在白廟鄉可以實行公務開支全面公開,下一步就可以出現更多的“裸賬鄉”、“裸賬縣”,再下一步就可以出現“裸賬市”、“裸賬省”。 這些在技術上已經沒有任何困難,關鍵是主政者有沒有力推改革的決心和勇氣,社會有沒有為改革者準備好大展宏圖的舞臺。只要以現有的成就為基礎,由點到面逐步擴大范圍,自下而上不斷提升層次,包括政府公務開支公開、財政報告公開等新舉措、新突破在內,各項改革就大有成功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