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中國同時面臨衰退和通脹雙重壓力
2011-03-23   作者:記者 方燁 實習生 張彬/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降低宏觀政策風險防滯脹

  認定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后,劉偉隨后談到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歷史進程,以比較分析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問題的獨特問題。
  他表示,正確認識我國宏觀經濟各階段的特點,對解決當前階段的經濟總量失衡有重要意義。我國的宏觀經濟從改革開放以來到現在經歷了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特點。
  第一個階段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到1998年上半年。在這個階段中國宏觀經濟失衡的主要特點是需求大于供給,主要的威脅就是通貨膨脹。所以當時宏觀政策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防通脹。
  第二個階段是從1998年下半年到2002年年底。在這個階段,由于內需不足開始出現比較嚴重的過剩,物價不僅不漲,物價指數在這期間是負的。那時候宏觀政策主要是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
  第三個階段是從2003年到2007年。這個階段是結構性反方向失衡。在投資領域里面,經濟過熱,需求大于供給。但是在消費領域里需求不足,過剩嚴重。當時的應對策略從目標上回避了總量,在手段上采取了反方向的組合,當時叫做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第四個階段是從2008年到2010年上半年。2008年下半年后,中國受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越來越明顯。我國采取了全面的一攬子措施來反危機、反蕭條,就是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入一個全面積極擴張的階段。
  第五個階段就是從去年下半年至今。我國從全面反危機措施開始,實際上是擇機退出,政策叫做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與第三個階段是有區別的,2003到2007年的失衡是因為投資領域和消費領域里的失衡的方向不一樣,現在所面臨的不是不同領域里的結構性的失衡差異的問題,而是總量的問題,這使得我國現在的宏觀政策既不敢緊縮也不敢擴張。
  劉偉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總量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內需不足,增長乏力,而且還和世界經濟的恢復不明朗交織在一起。一方面,增長有可能陷入低迷、低增長;另外一方面,通脹壓力特別大,成本提高和一些輸入性的國際因素會影響到國民經濟的成本,拉動我們國內市場的價格。
  具體來說,就是2008年政府為了應對金融危機采取強有力的擴張手段,收獲了經濟比較高的增長速度,但是也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
  劉偉說,在形成通脹的現實壓力過程中,有個時間的滯后性,“關鍵是這兩個車輪誰能跑過誰”。
  比如在形成現實通脹壓力前,它帶動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能不能及時、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如果它能及時、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拉動了有效增長,就會為治理通脹積累本錢。
  若它沒有傳導到實體經濟中,實體經濟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恢復,特別是效率提高的基礎上的恢復,那么這些錢就滯留在虛擬的經濟當中,它會去沖擊資產市場的價格,造成資產價格泡沫化。不僅是資產的泡沫化,還會把一些其他方面金融符號化,形成樓市的泡沫化、股市的泡沫化,然后會進一步推動這個泡沫化向其他方面蔓延。比如綠豆、大蒜,本來都是農產品,不能作為金融產品投資。但是有人把農產品符號化,變成投機炒作的目標物。這樣會極大地提高整個社會通脹的預期,使得國民經濟成本上升。


1234567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