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審批無益于海外實業投資
2011-04-01   作者:郭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最近由于利比亞政局變化引發的中國企業投資損失問題,在中國國內引起了一些對中國企業對外實業投資的過度擔憂,認為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需要放慢、更需要由中央政府加強行政監管。
  我們認為,這種傾向是因噎廢食的,缺乏理性,它對國際上的主要債權國家的對外投資史以及對發達國家企業全球化的發展歷程都缺乏宏觀上的把握。更加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中央政府采取任何行政化監管的倒退性措施,都可能會構成對中國企業徹底走向市場化的目標的傷害,F在還是應該繼續堅定支持“走出去”戰略。
  海外實業投資中的風險規避問題,中國的國有企業在對外投資的過程中,實際上已經通過逐步鍛煉,正在提高自己的風險規避水平。這次利比亞和中東的政治變化,不是風險問題,而是不確定性問題,無法預測和分散。實際上,受到重大損失的還包括發達國家一些企業。作為當前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和外匯儲備持有國,中國選擇支援和鼓勵企業在境外、尤其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實業投資的政策,其實是所有的投資選擇中最不壞的選擇。中國的企業從在期貨和衍生品等國際金融市場中豪賭,發展到積極研究境外產業投資機會,走向全球化實業投資,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如果以中央行政部門集中監管、強化審批的方式來進行所謂的資產保護,不但起不到真正的保護作用,還會讓真正有毅力去拓展境外市場的中國企業受到限制。所有的發達國家企業的對外投資,都是從連綿不斷的歷史波折和損失中走過來的,沒有誰會因為一次或者兩次發展中世界的政治風險而收縮投資。這些企業們只會總結教訓,準備更好的預測風險,以及儲備風險來臨前的資產保全方案。
  中國國有企業的海外投資,在境外遭到的最大壓力,就是全球普遍認為中國企業的投資和中國政府的政治決策有關,并非自由獨立投資的市場化企業。如果加強行政審批,其所強化的“政府投資”背景,只會讓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更加被動,并授人以柄。
  正確看待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實業投資的風險問題,還牽涉到中國的巨額外儲的管理方式的轉型任務。在金融投資市場的損失,相比較失業投資,實際上是更加隱形且損失程度要大得多的投資模式,F在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實際上的對外投資能力相比較其他發達國家,十分有限。除了放開手去鍛煉中國的企業逐漸走向成熟的國際化企業,要知道,遇到挫折就“不作為”才是真正的風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我國全面安檢核設施暫停審批新項目 2011-03-17
· 券商五大事項審批權下放證監局 2011-03-01
· 買房貸款:過了審批關 過不了放貸關 2011-01-20
· 尚福林稱將減少上市公司并購審批環節 2010-12-20
· 中國下放外商投資廣告企業設立項目審批權 2010-10-1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