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時期,國內外糧食價格不斷攀升。2010年12月,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升至214.7點,再創2007—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后的歷史新高。我國CPI繼去年同比上漲3.3%后,今年一季度上漲5.0%。期間,糧食價格分別上漲11.8%和14.9%,成為主要推動力。
面對國際糧價高企,全球可能再度上演糧食危機的警告接踵而至。有日本媒體甚至危言聳聽說“中國要把地球吃光”。那么,我國糧食的供需狀況到底如何?未來中國的糧食安全路在何方?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農業發展最快、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增收最多的5年,2010年實現了半個世紀以來的首次糧食產量“七連增”,糧食自給率連續10年保持在95%以上。
同時,糧食增產難度加大。北方冬麥區遭遇冬春連旱,糧食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農民種糧比較收益下降。在糧食連續7年增產后,盲目樂觀情緒有所滋長,麻痹懈怠傾向有所抬頭,對保持糧食繼續增產的困難和挑戰估計不足。鑒于此,對我國的糧食供求狀況作出客觀的分析和評價是十分必要的。受教育部委托,南開大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組于2010年對我國糧食供需和全球糧食貿易狀況進行了調研,在此基礎上完成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