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成都大學副校長張其佐表示:美國的第二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是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
張其佐教授是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接受新華網博鰲高端訪談時表達這個觀點的。
“美國的第二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是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該政策是去年11月3日美聯儲做出的決定,目前雖然說還沒有執行,但是奧巴馬現在面對的主要矛盾是解決失業問題,根本是要解決美國經濟增長的問題。雖然美國2010年GDP增長達2.8%的水平,高于2009年的負增長2.4%和2008年的增長1.4%,但復蘇仍然脆弱并有滯脹的苗頭。預計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只有2%以下,會明顯低于去年第四季度增速3.1%的水平,仍然沒有擺脫‘低增長’‘無就業’的狀況,今年2月失業率仍高達8.7%。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極有可能推出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就是購買6000億美元長期國債,用印鈔票的方法刺激經濟以擺脫自身的危機,我們面對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前所未有,美元大幅的貶值,從而推動人民幣大幅升值!睆埰渥粽f。
張其佐認為美國推出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主要有幾個目的:"一是加速美元的貶值,想增加出口,增加出口就是刺激國內經濟增長,把失業率降下來。二是降低長期利率。三是制造通貨膨脹。把物價有意推高,使美國避免陷入通脹緊縮,刺激經濟增長。四是將推高資產價格,假設量化寬松推出來以后,會進一步推高美國股市上漲,這種財富效益有助于美國居民消費。五是國債貨幣化。所謂的國債貨幣化目的是通過印鈔票來融資。"
“我判斷美國推出這個貨幣政策的影響,一是美元會進一步貶值,其次,石油是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已經大幅上漲。再一個是熱錢,開始沖擊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造成發展中國家通貨膨脹!睆埰渥粽f。
而對于中國經濟而言,美國此番舉動會造成什么后果呢?張其佐說:“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首先是對實體經濟和金融的影響和沖擊。對實體經濟而言,面臨的沖擊和影響包括出口增速下降,從金融方面來首先是熱錢的流入,導致資產價格物價上漲,從而造成中國的金融不穩定。今年我國一季度出現了10.2億的貿易赤字,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推出會對我國的出口帶來更大挑戰!
張其佐還特別指出:“美國目前的財政貨幣政策將使中國現有的外匯儲備的價值遭受雙重打擊,就是美國國債價格的下降和美元的加速貶值。美國第二輪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的影響,在中國方面來看,我認為中國現在應該是盡可能的減少持有美元資產,現在我們是美國國債最大的國債持有國,大概是1.2萬億美元,在我國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接近70%,這個規模非常之大,風險也比較大,量化寬松第二輪推出以后我們的風險會更大,我們要盡快減少美元資產的持有量,同時,中國應該盡快減少外匯儲備的增長!薄敖鉀Q的辦法是堅持貨幣和資產持有的多元化,努力使外匯儲備消化掉2萬億美元,使其減少到1萬億美元,只要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沒問題,可以用外匯購買我們緊缺的資源,比如石油、礦產資源、高技術產品等!
張其佐說,目前美國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達到11.3%,總債務占GDP的比重達到400%,財政赤字也高達11%,美國采取第二輪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也許對美國短期刺激經濟有利,但美元大幅貶值不僅會損害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而且對美國經濟也是一個威脅,對國際貨幣體系會造成系統性風險!皬拈L期來看美國經濟明年會陷入滯脹,即便今年美國經濟增速恢復到高位,如美國不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結構失衡和產業空心化問題,而僅僅用印鈔票的辦法會使美國陷入滯脹,世界經濟有可能重新陷入新的經濟危機之中!
最后張其佐表示:“對全球來講,我認為在今年還是明年,世界經濟最大的風險是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