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一種行政指令,那么對于客觀上達不到要求的醫院,又該采取何種追責手段呢?對那些苦苦在窗口前排隊的患者,又該提供哪些救濟和彌補的渠道呢? 衛生部日前給出“三好一滿意”活動的分解指標,要求醫院的掛號、劃價、收費、取藥等服務窗口等候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 稍微對我國醫療現狀有所體驗的人,大概都在醫院窗口前長長的隊伍里排過,由此甚至滋生出一個特殊行業——號販子。在醫療改革尚未到位的情況下,行政主管機關通過引導和監管,促使醫院提高管理水平、引進科技手段、提高辦事效率,盡可能在現有范圍內為廣大患者提供便利和人性化服務,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行政思維。只是這種行政管理,必須建立在認認真真調研、踏踏實實辦事的基礎上,而不是單憑一兩個漂亮的口號就能贏得公眾的贊譽。 雖說衛生部提出的10分鐘掛號,有很強的針對性,也深合廣大患者的訴求,畢竟在現實生活中,看病難往往是從掛號難開始的,但是基于生活常識,這樣的要求各醫院尤其是那些資源優勢明顯的名醫院能否做到,大概不難判斷。就連同仁醫院的副院長也認為10分鐘掛號難成常態,衛生部這樣的要求不知道是基于什么實證的基礎? 既然是一種行政指令,那么對于客觀上達不到要求的醫院,又該采取何種追責手段呢?對那些苦苦在窗口前排隊的患者,又該提供哪些救濟和彌補的渠道呢?有網民建議,對于超時掛號的患者實行免費。我倒覺得這個可行,單此一項,就可挽10分鐘掛號于口號嫌疑的不良境地。但現在看來,衛生部門除了有一個良好的愿望之外,似乎對與這個要求相關的輔助措施并未考慮更多。 由此,缺乏足夠的操作性制度支撐,再漂亮的行政指令難免淪為口號。如果政府部門在不做細致調查的基礎上,就許諾給公眾一些不切實際的漂亮口號,往輕了說是想博取公眾的贊譽,往重了說是一種擺花架子亦不為過;蛟S這樣的口號能夠通過考核指標的方式,引導一些醫院向著這個目標努力,但對那些一號難求的醫院而言,其作用微乎其微。 化解排隊掛號此類難題,不僅需要關注效率問題,更應當解決其中的公平問題。以掛號難為例,老百姓真正關注的不僅在于等待了多久,還有同等情況下能否得到同等的對待。如何從公平的制度環境入手,整合現有極不均衡的醫療資源,乃公共行政的基本要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