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行為不能“權力統籌”
2011-10-14   作者:李天揚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最近有兩件事廣受關注:其一,廣東東莞政府部門集體辦理“月月捐”——綁定一張銀行卡,每月固定扣10元以上“捐款”。當地一名干部稱,10元標準,并不過分。其二,沈陽、濟南、西安等地群眾向媒體反映,他們正在讀小學的孩子被學校要求加入紅十字會,并要繳納5元會費。
  針對批評質疑,東莞市民政局表示,“月月捐”可以隨時參加隨時退出;幾個地方的紅十字會也強調,中小學生入不入會,完全自愿。然而,在政府部門、學校這種對個人表現頗有壓力的場合,即使內心對這種方式并不認同,又有多少人會因為幾塊錢的“小事”公然退出類似的“集體活動”?
  小事其實不小!肮烂朗录敝,我國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公眾的慈善熱情,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與此同時,人們對于慈善的關注程度則有了極大提升。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前一些司空見慣的“慈善模式”正在被重新打量,比如對動用權力募捐的反思,比如對善款去向的關切。正如日前民政部有關負責人所說,一系列輿論風波引發的思考,讓政府部門、慈善機構和社會公眾對慈善事業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現代社會中如何開展讓人民滿意的慈善有了相當程度的反思,這對于提高慈善組織規范程度、運作水平是一個促進。
  近段時期以來,中國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等慈善機構推出一系列舉措,推進善款使用的公開、透明,力圖重塑慈善公信力。然而,改革不會一蹴而就,公眾善心重聚需要一個過程。在我國慈善運作“起步晚、底子薄、基礎弱”的背景下,如何還原慈善的自愿本質,如何防止“慈善初衷”被隨意篡改,如何提升社會整體的慈善質量,種種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學校,可以號召、鼓勵、引導慈善,但是不能將慈善作為一種“義務”去推廣。硬性攤派不是慈善,運用權力手段搜集慈善資源必然會破壞慈善生態。把慈善這一社會性的分配機制變成行政攤派、權力統籌,容易讓人產生逆反心理,無形中銷蝕慈善組織的公信力。至于那些假借慈善之名去圈錢圈地、牟取私利的行為,就更是與慈善全然無關,體現的只是權力的濫用。
  正如有專家所分析的,目前我國的慈善事業存在著“三低三高”的局面!叭汀笔牵赫w起點低,慈善組織數量低,捐款數量低!叭摺眲t是:需求極高,熱情極高,開放度極高,而且因為有網絡支持,現在已和世界連成了一片。在這樣的背景下,促進中國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使慈善真正植根于社會、依托于普羅大眾,離不開慈善環境的培育、慈善文化的涵養、慈善制度的健全。在這方面,作為社會管理者的政府部門如何“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既是對執政智慧的考驗,也是對依法行政的檢驗。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慈善不是富人專利 草根慈善在江陰蔚然成風 2011-09-15
· “慈善”的貨幣不該有特權 2011-09-09
· 強迫慈善源自政績驅動 2011-09-05
· 強制捐款捐不出慈善 2011-09-02
· 慈善捐款不應被政績強迫 2011-09-02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