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要不要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簡稱TPP),日本國內輿論空前對立。 TPP話題目前已成為日本內政的“易燃物”,并導致日本政界出現重組趨向。在日本農協向國會提交的反TPP請愿書上,多達356名國會議員簽名支持,其中自民黨166名、民主黨124名。 日本內閣府試算稱,若簽署TPP,日本GDP在10年內將增加2.4-3.2萬億日元;但農林水產省認為將損失約11.6萬億日元,且將導致約340萬人失業;經產省認為,日本若不參加TPP,韓國一旦同美、中或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日本GDP將損失10.5萬億日元,失業人口將增加81.2萬。 TPP究竟是什么?日本國內的擁護派視其為若不搭乘便無法存活的諾亞方舟,反對派則稱其是毀滅日本的“黑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10年TPP框架下的GDP總和為16.84萬億美元,占全世界的27%,但如果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加入,則會增至24.91萬億美元,從而產生一個占世界經濟總量40%的巨大經濟圈,尤其是美日GDP總量將占此經濟圈GDP總規模的91%,TPP將成為事實上的“美日自由貿易協定”。 這樣的經濟聯盟不僅左右日本未來的政治經濟方向,還將影響東亞地域統合,打亂整個東亞戰略布局。奧巴馬稱,“TPP不僅會成為亞太地區的模范,還將成為全世界的模范”?梢灶A見,參加談判的國家越多,各國就越難達成一致。 筆者認為,日本國內圍繞著TPP意見對立的根源,絕非表面上呈現出來的各階層各行業的利弊計算。實際上,包括WTO、APEC等現有框架在內,都是有利必有弊,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要不要參加,而在于“政府交涉力”是否夠強。在經濟全球化、區域化大勢面前,只要參與其中就必定存在風險,但若被邊緣化則是死路一條。 實際上,日本陷入了難以走出的“囚徒困境”?陀^地講,TPP既不是諾亞方舟也絕非“黑船”。雖然身居船長之位的美國有擴大其市場的打算,但裝載什么,如何裝載這些問題還是要通過談判來解決。一方面是賭上國家利益的談判以及國內政策調整的艱難,另一方面則是脫離國際新秩序后的不利地位。相比之下,后者更為棘手。 加入TPP是否會有益于國民的生活取決于政府的交涉能力,換言之就是日本跟美國的交涉底線究竟在哪里。如何使這件既有毒又具藥效的事情成為幫助日本重建的妙方呢?真正的考驗正在于此。 對中國而言,恐怕也是如此。如果原本就對締結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不熱心的日本簽署了TPP,中國的東亞戰略將陷入被動。顯然,美國推動TPP除了要分享亞洲高速經濟增長成果外,憑借TPP實現“重回亞洲”,掌握亞太區域的主導權更是其戰略重心所在。美國在推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交涉時,受國會、工會、非政府組織等施壓,曾制定嚴格的勞動標準和環境標準,迫使加盟國推進“自由化”改革。在TPP問題上,美國也設置了中國難以“達標”的苛刻標準,這勢必讓中國陷入戰略被動局面。 為此,中國應考慮向周邊各國“分散風險”,充分利用自身巨大的市場優勢,繼續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及“東盟+3”等東亞戰略;同時,應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盡快轉換為內需主導的經濟模式,降低經濟的對外依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