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誤讀中國對外直接投資
2012-03-08   作者:王天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近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很快。2010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占當年全球流量的5.1%,名列全球第五位,超過了日本和英國,列發展中國家首位。中國也因此成為在“中等收入水平”階段對外直接投資超過500億美元的國家。
  但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快速增長相伴隨的,是國外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廣泛討論以及對中國對外投資動機的一些懷疑和憂慮的聲音。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特點與動機如何?筆者認為,以下五個方面應該得到正確理解與關注。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快并非源于精巧的戰略設計

  很多不了解中國實際情況的研究者往往把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從戰略角度加以解讀,認為中國政府精巧的戰略設計是重要的政治前提,這是典型的誤讀。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實際上源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根據哈佛大學教授錢納里的“雙缺口”理論,由于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面臨著儲蓄短缺和外匯短缺的“雙缺口”問題,管制對外投資可以比較有效地防止這兩個缺口的擴大。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外匯儲備增加,國內儲蓄過剩和外匯儲備過剩的“雙過!备窬,則要求政府進行必要的經濟政策調整,逐步放松了對外直接投資的管制。
  主要進行了有三個方面的政策調整:一是政策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二是放寬了審批與管理制度。2011年2月,國家發改委將境外投資資源類限額從3000萬美元提高到3億美元,將審批時限縮短至20個工作日。外匯使用的自由度也明顯提高,取消了人民幣購匯的限制。三是實施了一定的鼓勵政策,但是資金鼓勵的規模卻非常小。
  除了管制政策的放松,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相對有利的外部環境。進入新世紀以來,盡管世界范圍內局部動蕩不斷,但沒有發生大的戰爭,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為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則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對外投資發展。
  一方面是危機中為應對本國經濟衰退,不少國家在一些領域放寬了對國外資本的限制,另一方面則是危機中很多國家實施了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國際貿易環境惡化,中國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辦法來規避相關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2007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265.1億美元,而2008年后迅速上升至500億美元以上。

  獲取能源資源不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

  實際上,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覆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類別,其中存量在100億美元以上的行業有:商務服務業、金融業、采礦業、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制造業,以上這六個行業累計投資存量2801.6億美元,占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總額的88.3%。
  商業服務業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行業。一般來說,這些行業主要是面向消費者服務,能夠有效地提高消費者服務質量,擴大消費者的選擇權,能夠提高消費者福利,這些基本上與國家安全無關。
  以采礦業為代表的能源資源只列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行業的第三位,這主要是受中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以及國際能源資源市場的現狀影響。從資源稟賦來看,世界礦產資源總量很豐富,但分布不均衡,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依靠自身的資源稟賦完成全部的生產過程。
  隨著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中國經濟已經迅速融入地區或全球生產網絡體系,成為“世界工廠”,生產供全世界消費的各種產品。而中國的資源稟賦則難以承載起作為“世界工廠”所需要的資源與能源需求,需要利用全球的能源和資源來保持對全球產品的穩定供給。
  而全球資源供應及定價則相對集中在少數企業,國際能源資源問題政治化傾向越來越明顯,以能源資源為對象的金融投機活動增多,使很多能源資源價格脫離基本供求關系出現劇烈波動,不確定性增強。為減少能源資源國際市場價格的波動和不確定性,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實行合資、收購、控股或參股海外能源與資源的勘探、開發與生產,就成為中國企業的必然要求。

  作為對外直接投資主力的國有企業并非政府的化身

  雖然近年來國有企業對外投資份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絕對主力。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中,國有企業占66.2%,較上年下降3個百分點。央企的對外直接投資一直占中國全部對外投資的三分之二以上,并且仍有繼續上升的趨勢。中國的地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能力相對較低。
  中國企業發展不均衡是中國對外投資主體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原因。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競爭力逐步顯現。整體上看,通過持續改革,國有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正在形成。2002年時,資產總額過千億元的中央企業數量僅為11家,2009年則達到53家。2009年入圍美國《財富》雜志500強的中央企業戶數達到30家。國有企業實力的增強,極大地提升了開展跨國經營和全球拓展的能力。
  認為中國國有企業是中國政府完全控制的企業,將執行政府的命令,體現政府的意圖則是流行的誤解。中國的國有企業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國有企業是不同的,政府不會直接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等方面。實際上,中國國有企業的改革歷程,重要的經驗就是不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進行干預。因此,中國國有企業普遍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實現了產權的多元化,其目的就是大大增加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權利,讓企業成為不再聽命于行政指令的市場主體。
  從經營目標看,由于中國的國有企業面臨著資產“保值增值”的考核約束,也就是必須要賺錢,因此其行為方式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公司沒有任何差別,存在拓展國際市場的壓力,也面臨著激烈的相互競爭。中國國有企業到什么地方去經營,決策不受政府的任何控制,政府也無權過問企業內部的經營策略。
  而中國的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著缺乏核心技術,資金實力不強,管理人才缺乏等問題,加之國內市場利潤可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對外直接投資動力不足。

  中國對外投資的地域選擇與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密切相關

  亞洲和拉美地區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最為集中的地區,近年對非洲的投資增長很快,對歐洲、大洋洲、北美洲的直接投資波動中有上升趨勢。2010年中國在亞洲地區的投資存量為2281.4億美元,占71.9%,對拉丁美洲438.8億美元,占13.8%,兩個地區集中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85.7%。對大洋洲直接投資存量86.1億美元,占2.7%,對歐投資存量157.1億美元,占5%,對非投資130.4億美元,占4.1%,對北美洲為78.3億美元,占2.5%。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地域的分布與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密切相關。根據英國學者拉奧的研究,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傾向于流向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和地區,然后沿著周邊國家、其他發展中國家再到發達國家進行演變。
  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多數是投資于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一方面是中國企業還不具備與發達國家開展產業內分工貿易的實力,只能依靠不發達地區的價格和廉價勞動力來塑造企業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需要中國的資金來幫助發展本國經濟,做了大量工作從中國吸引投資,這是中國對發展中國家投資規模大的重要原因。比如非洲某國的總統對即將赴中國上任的大使說,衡量你工作的好壞,主要是看你能從中國吸引到多少投資。
  但隨著中國企業大量投資到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其所具有的政治社會風險也不斷顯現,給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將逐步更多地向發達國家轉移。這種趨勢近年來已經日益明顯,2010年,中國對發達國家(地區)的直接投資存量達到296.9億美元,占全部投資存量的9.4%,較上年提高了兩個百分點。

  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也給被并購的公司帶來了巨大好處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以綠地投資為主,但以并購方式進入國際市場的比例逐年增加。2003年跨國并購占當年對外投資額的比重為18%, 2010年以收購方式實現的直接投資則占中國對外投資總額43.2%。由于跨國并購可以有效地與目標公司在技術、品牌和營銷渠道上進行合作,并且能夠實現與被并購企業雙贏,預計未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跨國并購的比重仍會上升。
  實現優化結構,獲得競爭優勢是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增加的原因。根據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中國已經廣泛地參與到了跨國生產網絡當中,但中國的制造業和出口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貼牌生產、依靠中國香港等地貿易中間商的訂單發展,沒有自己掌握外部市場的銷售渠道和營銷服務網絡。對外部市場高度依賴,卻又不能掌握對外銷售的模式,投資和擴大生產的風險加大。
  隨著出口企業發展壯大和投資規模的擴大,這些企業對進一步投資的風險控制和收益要求越來越高,因而也逐漸有了對外投資建立自己掌握的銷售渠道和營銷服務網絡的需求。
  跨國并購給公司提供了一條方便快捷的途徑,并可使公司在全國或全球范圍內聯合其他公司,優化其結構,獲得競爭優勢。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給被并購的公司帶來了很大的好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我國去年對外投資存量突破3000億美元 世界第五 2011-11-08
· 中國對外投資存量突破3000億美元 2011-09-07
· 發改委下放對外投資核準權限 2011-03-19
· 第二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洽談會"11月將舉行 2010-04-30
· 首屆中國對外投資洽談會規?涨 2009-11-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