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3·15”消費者權益日。雖然投資股市并非是消費行為,但是,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依然重要。去年年底投資者保護局的成立,就如同成立了“消協”,從而更切實的保護投資者權益。 首先,投保局保護投資者利益。 投資者保護制度作為證監會新政的一部分,2011年年底,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正式成立。作為證監會內設機構,投保局負責證券期貨市場投資者保護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指導、監督檢查、考核評估。 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源泉和基礎,而投保局成立后,也將面對全球僅見的數量龐大、散戶眾多的投資者。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我國股市投資者規模全球最大,股票市場開戶數約1.65億戶,其中機構投資者約70萬戶,個人投資者約1.64億戶,占99.6%。 投保局相關負責人當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總體看我國仍是一個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題的市場,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專業知識欠缺、風險意識淡薄、風險承受能力不強、自我保護能力不足,信息獲取和專業能力上有天然劣勢,權益容易受到侵害,在市場中整體處于弱勢地位。同時,在我國,由于個人投資者占比99%以上、識別和承擔風險能力不強,更加迫切需要加強其權利保護。 其次,走近并傾聽投資者聲音。 2月9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吳利軍與投保局相關負責人一起舉行投資者保護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傾聽三位投資者和多名證券公司相關人士的聲音。 此后,投保局又多次舉行座談會,與投資者交流。 2月中旬,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與北京證監局日前舉辦了北京地區普通投資者座談會。會上,投保局負責人表示,通過座談會等方式與投資者面對面溝通,了解投資者關心與關注的問題,探討良好的投資理念與文化,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今后監管部門將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從走近投資者做起,與市場各方一道,共同推動建立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的良好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