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召回”立法,促進市場良性循環
2012-11-01   作者:李妍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10月31日媒體報道,《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已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生產者不配合缺陷調查將罰款百萬元;針對隱瞞缺陷情況、拒不召回等嚴重違法行為,將對生產者處以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1%以上10%以下的罰款。
  經過數年博弈,汽車召回制度終于由“規定”升級為法律條例。而有了法律救濟,在汽車維權上常常找不到地方“較真”的消費者,就可以跨過高昂的維權門檻,最大程度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中國正在快速步入汽車社會,每年不斷翻新的汽車保有量數據、街頭川流不息的車隊,都是最直觀的說明。不過,消費者的權利卻始終沒能同步提升。碰上質量問題,車主想維權,往往會遇上人為障礙和曲折繁復的維權程序,實在急了,也只好上演“牛拉奔馳”“街頭砸寶馬”的“行為藝術”。歸根結底,是因為缺乏有的放矢的法律救濟途徑。
  在不少中國消費者眼中,“汽車召回”依然是一個陌生字眼。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召回汽車的數量不足保有總量的2%,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一數據在10%左右。汽車召回比重偏低,并不是因為國內汽車質量過硬,相反,汽車設計、質量缺陷往往成為交通事故的重要誘因。盡管我國2004年就實施了《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但由于這只是一項部門規定,法律約束力不強、違規成本比較低,使得“汽車召回”很難普遍化,汽車廠商忽視消費者權益已成為一種思維慣性。
  不能以法律坐實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質量訴求,導致汽車市場出現了兩種不正常情況。一是國內汽車廠商拒絕召回、隱蔽召回的現象突出;二是國外汽車廠商常常實行雙重待遇,對別國實施正!罢倩亍,對中國消費者置之不理。在兩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豐田“召回門”中,之所以出現中國消費者被歧視的狀況,國內相關法律制度設計粗放、震懾力有限是原因之一。沒有完善的“召回”制度,導致國內眾多豐田車主求告無門。
  保護消費者權利是成熟的市場經濟應有之義,而“召回”則是市場良性循環的一個很正常的環節。如今,“汽車召回”已完成法律建制,在此基礎上,我們更期待形成一種常態的“召回”文化,讓消費者權利保障意識貫穿于每一個市場行為。要做到這點,法律救濟只是底線,公共部門的監管責任、企業的誠信意識、消費者權利保護意識的重塑都不能缺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汽車召回條例獲通過 2012-10-30
· 汽車召回 一劍磨十年? 2012-10-15
· 近兩年主要汽車召回事件 2012-03-16
· 汽車召回制度即將落地 2012-03-16
· 豐田汽車召回忽略中國市場 2011-01-3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