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不是不公開財產的理由
2013-01-30   作者:耿銀平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字號
  據《南方日報》報道,廣東省一位人大代表近日公開表示,不贊成官員財產公開,原因是“每個人都有隱私權,公開是好的,但是跟隱私權不要發生沖突”。他說全面公開不一定能反腐,建議采取隨機抽檢并向組織公開的辦法。
  上述代表的說法有一定道理,官員和其他公民一樣,享有住宅不受非法侵入和侵擾、私生活不受監聽和監視、通信秘密與自由、家人不受他人干擾和調查等隱私權。但我們要注意,官員更是公共資源的支配者和操作者。這就決定了官員在公共資源的支配中,會擁有比一般公民更多的支配機會,而這種機會很可能影響到機會公正、資源公正、社會發展效率、公共發展質量等,因此,官員需要接受更多的監督。
  沒有信息透明,公共監督就是“睜眼瞎”;沒有信息透明,社會公正就會大打折扣。私密往往是腐敗的最好掩體。如果官員該公開的信息不公開,就會增加“公共不信任度”,讓整個社會承受公平缺失、效率低下的后果,這不是現代社會公平發展、效率發展的要義所在。
  因此,官員所謂的隱私權只能是有限的、相對的,這種隱私權的多寡,與公共需求的“度”密切相關,隱私權必須服從于公共利益需要。只要官員的某種隱私權可能侵犯或者危害公共利益,這種隱私權就應該讓渡給公共利益的需要。
  正因為這樣,在一些發達國家,國家官員的隱私權因擔任公職而受到限制,已成常理。比如在美國,“公職候選人私生活狀況對選民公開,乃為公共利益所需要,在此情況下,即隱私權并不存在。獻身公共事業,其私人生活如果無法與所從事之事業完全分開者,則該權利不存在!边@就是“公共利益的價值高于公職人員的部分隱私利益的價值”的意義所在。
  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內心坦蕩,公開個人財產就能做到問心無愧,而所謂的“隱私顧慮”則根本無需擔心。那些在公開面前扭扭捏捏的,往往是因為內心有太多顧慮,這種顧慮不是對公眾利益的考慮,而是對自己現狀和未來的擔心。我們期待,財產公開制度在我國切實得到落實,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認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韓國總統候選人公開財產 樸槿惠有1250萬人民幣 2012-11-26
· 官員公開財產是法定義務 2011-03-12
· 影響穩定不是拒絕財產公開的擋箭牌 2013-01-29
· 理財產品飛單如何禁? 2013-01-29
· 以財產公示保護官員遠離趙紅霞 2013-01-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