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城市才是幸福的城市
2013-02-04   作者:劉金祥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字號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提速,社會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生活其中的人們不同程度地承擔著身心上的風險,進而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同時,在快節奏、高效率的生存狀態下,吸煙、酗酒、過度飲食、不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應運而生,加之生活、工作和精神壓力居高不下,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等現代慢性病呈現低齡化發展趨勢。
  對于一個城市的市民而言,創建幸福城市無疑是他們的企盼和福祉,也是城市決策者的努力方向。但伴隨城市的大面積開發建設,許多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風險勢必出現在市民身邊。因此,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加強健康城市建設應盡早擺上日程。因為一個幸福的城市首先必須是一個健康的城市,“健康城市”已然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倘若把健康城市比喻為氣勢恢宏的交響樂的話,那么,身居其中的每一個個體就是最動聽的音符。健康和諧的城市樂章不僅能給人們帶來心理、生理上的愉悅和美感,同時也是幸福城市最鮮明的特征。
  過去我們一直從醫學的角度認識健康問題,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健康問題的形成與社會政治、經濟以及文化心理等因素有著十分密切的因果關系。在很多人的意識里,健康保障是單純的投入和消耗。事實上,健康也是一種資本,而且健康資本是人力資本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健康資本作為人力資本中的關鍵要素,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正發揮著難以估量的作用。
  健康問題在以往任何時候沒有得到過如此高度的重視和廣泛關注。經濟迅猛發展在創造巨額社會財富的同時也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巨大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我們是否對社會急劇變化所帶來的傷害有過足夠的認識和準備?我們是否已經知道并決定了如何去應對眼前發生的一切?健康城市建設不同于衛生城市建設,它是一種全新的、綜合的、多維的體系,包括建立醫療設施、提供高效快捷的衛生服務,成立衛生管理監督部門,制定保障健康和預防疾病規劃等三個維度,這三個維度主要依靠政府加強領導并制定相應的規則,為健康城市建設提供有力保證。
  市民健康的前提和基礎是城市健康,F代城市理論表明,每個城市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實體存在,更應該是一個人類賴以生活、呼吸、成長和愉悅的生命空間。一個城市是否健康,對照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健康城市十條標準便可得知:清潔美麗,居住安全;食物、飲用水、能源供給充足,廢物高效處理;居民的住房、飲食、用水、收入、工作條件和安全保障進一步提高;擁有強大的有效的且是相互支持的社區,為促進健康而共事;能使居民享有促進其健康和幸福的政策;提供促進居民之間交流與合作的娛樂和休閑活動;尊重不同種族、宗教、文化人群的不同選擇;把健康視為公共政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引導公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為改善健康服務的可行性和質量而不懈努力;使人民活得更加健康長壽,很少受到疾病的困擾。生活在城市的人感到安全、舒適、快樂,城市發展才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良好的生存環境,尤其是公開透明的政務環境、互幫互助的人文環境以及陽光明媚的心態,是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城市和諧相處的重要支撐,也是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有機構成。近年來國內很多城市相繼發生令人震驚的慘案、悲劇,解剖其案由均與犯罪嫌疑人的情緒壓抑、心理扭曲有關。隨著這些案件更多細節的披露,現代城市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醫學專家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與思考,其結論是現代人的心理焦慮與壓抑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釋放與排解,極易演化成為極端性的社會公共事件。
  心理焦慮與壓抑與市民心態緊密相關。市民心態簡而言之就是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面對重大事件或者突發事件時所普遍呈現的認識傾向、心理傾向、情感傾向,市民心態會直接影響市民的言語和行為、影響社會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進而影響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影響社會對城市形象、市民形象的認知和判斷。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現代人的生存壓力逐漸增大,隨之而來的種種危機和困擾使大多數人的心理變得脆弱,身體健康也頻頻亮起紅燈。由于輕度抑郁患者的普遍性,使得很多人忽略了自己的心理問題。常見的表現形式為,感到情緒低沉、郁郁寡歡,對生活感到厭倦,遇到事情經常會自責、內疚,匪夷所思地徒生煩惱,工作效率低下,注意力容易分散,出現不同程度的煩躁不安、失眠頭痛等現象。這些輕度的抑郁現象,由于沒有得到官方和社會有關方面的足夠重視,更沒有拿出有效的解壓方式,從而使得抑郁情緒加重,最終導致重度抑郁癥的出現,為發生極端行為埋下禍根。
  讓社會逐步形成一個共同對抗壓力的氛圍,讓每個市民都有一個可以釋放壓力的空間,僅靠政府的運作顯然也是不夠的,需要政府和社會來共同營造。政府不妨規定每年或每月安排一個減壓日,給大眾一個共同接受和認可的心靈假期,逐步建立減壓設施,如文化生態公園、音樂播放設施、娛樂休閑設施等,使人們可以更好地得到身心放松。市民所在單位應給員工設立減壓場所或依托有關社會減壓機構,使組織內的個體有一個可以宣泄心理壓力之處,此項工作的組織開展可以委托單位工會進行。其中,對心理壓力大的群體單位,應當強制要求設置。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引導人們有所求、有所棄,找準目標與價值的平衡點。
  建設健康城市的第一要務是培育市民的健康心態,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以強大的“硬實力”為依托,又需要以良好的“軟環境”為烘托;既需要增強緊迫感、積極行動起來,又需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既需要黨委、政府充分發揮作用,又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健康的市民心態不會自發形成,它與市民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高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緊密相連。因此,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都需肩負重要責任,針對不同人群,發揮各自優勢,各負其責,各揚其長,努力把健康市民心態的培育貫穿、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納入公民道德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整個過程。在進行教育引導的過程中,不能滿足于單純依靠灌輸的傳統方式,而應不斷創新方法和手段,如充分利用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事件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或創建活動,充分發揮重點人群、社會公眾人物的示范帶動作用,等等!皞}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健康市民心態的形成,從根本上取決于城市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取決于城市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取決于各種矛盾與問題的妥善解決。
  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也是培育健康市民心態的重要前提。社會公正老百姓才能心態平和、心理平衡,社會不公則往往導致市民心態失衡、心氣不順。培育健康市民心態,需要把推動科學發展與促進社會和諧有機統一起來,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享,將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建立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在內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利益分配機制,不斷縮小地區差距、行業差距和貧富差距,讓全體市民能夠平等地參與社會競爭、平等地獲取發展機會。
  此外還應充分發揮媒體的特殊作用。當今時代,媒體對社會輿論和社會價值觀念的形成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媒體的報道和節目無不體現和蘊涵著一定的價值導向,無不對市民心態產生這樣那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培育市民健康心態時,媒體的作用不可替代。這就要求媒體恪守職業道德,遵守行業規范,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客觀、及時、公正的報道原則,引導市民以健康的心態認識和對待國際國內的重大事件,決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迎合部分受眾心理而渲染和炒作一些極端、非理性的“雷人”、“雷語”,或進行純粹的情感宣泄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緊逼調控加碼 2013-02-01
· 三四線城市樓市泡沫或破裂 2013-02-01
· 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緊逼調控加碼 2013樓市調控繼續從嚴 2013-02-01
· 安徽首家“物流超市”運送能力將覆蓋全國280余城市 2013-01-30
· 樓市泡沫破裂 三四線城市不可承受之重 2013-01-3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