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調控政策應當區別對待
2013-03-22   作者:陳克新(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首席分析師)  來源:證券日報
分享到:
【字號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表示,2月CPI漲幅達3.2%,高于預期,表明通貨膨脹需高度警惕。今年貨幣政策將高度關注通貨膨脹,高度重視物價穩定。
  筆者認為,總體來看,雖然近期大宗商品行情出現回調,食品、能源等產品供應也較為充足,但因為成本底部抬高,2013年中國物價上漲壓力依然較大。為此需要高度重視,科學分析,區別對待。要在保持物價水平相對穩定的同時,實現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物價上漲壓力依然較大

  近期以來,主要受到“國5條”和季節性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價格與股票市場均發生向下調整。與此同時,國內制造業產能寬松,尤其是未來糧食、油脂、蔬菜、肉類等食品供應較為充裕,一般不會出現緊張局面。盡管如此,新一年內中國物價上漲壓力依然較大,不可掉以輕心。初步測算,預計全年中國大宗商品價格(CCPI)漲幅達到5%左右;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結束負增長局面;居民消費品價格(CPI)漲幅在4%左右。從全年三大價格指數走勢來看,同比價格指數均呈現前低后高態勢。
  物價上漲結構中,食品價格上漲仍然首當其沖。此外,居住類價格,尤其是沒有納入指數監測范圍的私人房租會繼續以較大幅度上漲,漲幅仍將在10%以上,甚至更高。由于理順能源價格的需要,今年民用天然氣、發電用煤等一些能源產品價格也會出現上漲。

  正確看待物價上漲因素

  2013年中國物價上漲壓力依然較大,主要原因不在于供求關系,而是各類成本繼續提高。這種成本推動力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原料進口價格上漲。中國大宗商品進口依賴度較高,一些品種在50%以上。受到需求回暖、預期增強、貨幣寬松、境外價格上漲帶動國內產品價格揚升等多種因素影響,今年內大宗商品行情將以震蕩上行為主調。大宗商品構成中國制造業最主要的原料成本。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高位運行,使得今年中國輸入性原料成本壓力有增無減。
  二是工資成本繼續提高。在全球范圍比較,尤其是與發達國家水平比較,中國整體工資水平偏低。另一方面,中國發展戰略逐步向依靠內需轉變,實現收入倍增計劃,也需要不斷提高國內工資水平。
  工資成本提高,對于物價水平的推動影響,在食品及服務類等方面影響較大,雖然有些價格上漲并未納入到指數測算范圍,比如家政服務價格、街頭餐飲價格、醫院護工價格等,可是這類價格與居民物價感受更為密切。
  三是環保成本逐步增加。在成本提高因素中,環保成本提高趨勢需要引起關注。長期以來,由于環保標準過低,執法寬松,中國商品價格中的環保成本未能充分體現,由此成為中國制造業價格比較國外同行較低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各個方面對于環保壓力增強,將會產生倒逼機制,迫使生產企業大幅增加環保投入,提治污成本,使得人為扭曲的商品與服務價格獲得修正。環保成本推動中國物價水平揚升,將會逐年顯現,也包括2013年在內。
  新一年內中國物價上漲諸多因素中,除了成本推動外,也還存在投機炒作,推波助瀾價格上漲。比如,以前曾經出現過的蔬菜領域中的“算你狠”、“將你軍”等。
  過去一年,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實施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說是一場資金注入盛宴。大肆印鈔結果,勢必導致全球流動性嚴重泛濫。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是國際“熱錢”的主要涌入地區。隨著實體經濟需求的逐步復蘇與增加,流動性風險偏好出現改變,開始由國債市場流向資本市場與商品市場,從而增加金融性購買,助漲整體物價水平。雖然最近美聯儲會議釋放對于“QE”擔憂情緒,警惕未來通貨膨脹副作用,但是由于美、日、歐元區等發達國家依然債臺高筑,經濟復蘇與就業很不穩固,經濟衰退的風險并未完全解除。有關數據顯示,美國1月份失業率仍然高達7.9%,遠遠超出美聯儲當初失業率不能高于6.5%的承諾,而這是“QE”的退出條件之一。與此同時,全球“貨幣戰”硝煙彌漫,美聯儲必須防止美元升值而損害美國實體經濟復蘇與就業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提前退出“QE”,恐怕還有很大不確定性。不僅如此,即便美聯儲提前退出“QE”,但前期大量釋放的流動性不可能因此消失,憑借極低利率,依然會在各類市場上興風作浪,抓住各種題材投機炒作,通過各種途徑影響中國物價水平。

  物價調控政策應當區別對待

  由此可見, 2013年推動中國物價上漲因素中,應當區分為合理因素與不合理因素兩大部分,并在主管部門價格調控中予以區別對待。
  一是承認合理成本因素,提高物價容忍度。必須指出,2013年中國物價上漲因素中,多數屬于成本推動的合理因素。對于這些合理因素,有關部門在物價調控中,必須予以承認,也就是說,要尊重必要成本,尊重合理利潤,尊重價值規律,提高政府部門物價上漲容忍度。否則,忽視中國物價上漲中的剛性成本因素,提出脫離實際的過高調控目標,勢必會引發很多問題,包括生產供應問題、食品安全問題、以次充好、變相漲價問題等,結果將事與愿違,嚴重偏離調控初衷。搞得不好,還會嚴重損害經濟正常增長,引發最為糟糕的滯脹局面。
  在承認物價上漲合理成本因素,提高調控部門物價上漲容忍度的同時,還要搞好對于弱勢群體的直接資金補貼,從另外一個方面緩解物價上漲沖擊力度,實現其生活水平穩定。
  二是多種手段減弱成本推力。既然2013年中國物價上漲力量主要來自于成本推動,因此需要采取多種手段,降低商品成本,釜底抽薪中國物價水平。比如大幅降低大宗商品,尤其是食品及食品原料的進口關稅,降低石油等最基礎產品進口關稅等。此外,應當減免某些政府稅費。比如降低住房產業鏈中的一些政府稅費,降低土地費用,因為這是構成房價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還是最主要部分。
  削弱中國物價成本推動力量,還需要借助金融匯率手段,F階段中國金融機構利率遠高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具有很大降息空間,這樣做有利于減輕國內企業的資金成本。而人民幣的適度升值,也可以相應降低國內商品銷售成本。
  三是堅決抑制投機炒作與壟斷。投機炒作,推波助瀾,行業壟斷,聯手漲價,是現階段物價上漲中的不合理因素,必須堅決抑制。要制止供應緊張商品的囤積與聯手漲價行為;要約束產業過度集中行為,削減壟斷利潤;要落實“國5條”中,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擠出住房價格中的“泡沫成分”。抑制投機炒作,要盡可能使用經濟手段,完善制度改革,少用行政干預。其中最有效的經濟手段,就是加大重要商品國家儲備,在市場供應緊張時拋售庫存,平抑價格。在抑制投機炒作的整體戰中,嚴控境外“熱錢”流入,是一個重要方面。
  四是保障商品供應穩定。對于所有重要商品,從蔬菜、肉類、能源,直到住房等,都要保障供應,這是穩定物價的最重要基礎。商品(包括服務)供應保障,應貫穿于整個產業鏈的全過程。比如食品領域,要繼續加大對農產品生產投入,降低農產品流通費用,建立國家及地方商品儲備,建立與完善信息監測預警應急制度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關注體制原因形成的物價上漲壓力 2013-02-26
· 1月CPI料短暫回調 難改物價上漲趨勢 2013-02-08
· 2013年國內物價上漲是大概率事件 2013-01-14
· 專家稱須重視貨幣超發對物價上漲可能帶來的影響 2012-11-01
· 大豆“雙減雙增”或致物價上漲“蝴蝶效應” 2012-09-1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