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投資者一個真實的上市公司
2013-04-15   作者:宣宇(財達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最近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各界關注的萬福生科違法違規行為表示,證監會將優化監管機制,提高執法效率,對資本市場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對上市公司的信息虛假披露案件和欺詐上市案件的打擊力度將會不斷加大,“增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給投資者一個真實的上市公司”。
  信用秩序作為市場經濟的基礎,也是資本市場“三公”的基礎,其中核心含義就是要求資本市場各參與者履行“真實”義務!敖o投資者一個真實的上市公司”一語道破,是管理層監管的核心內容。保持上市公司的“真實性”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工程和前提條件,也與當前監管層著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相輔相成。
  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旨在給各類企業提供不同的融資通道,使處于不同產業周期和產品周期的、大小不一的企業有更多機會尋找到適宜的融資渠道,從而避免和消解“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上市沖動;同時也方便企業根據發展需要在不同市場層次中轉換,促進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和企業效率最大化。尤其在資本市場越來越強調投資者回報的文化下(股市再也不應該是免費“圈錢”的地方了),這樣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能更有利于把符合IPO標準的、富有成長性的優質企業挑選出來,從源頭把握好上市公司的質量關。
  另一方面,為了保證上市公司的“真實性”,無疑需要監管層不斷改進上市公司監管體系、加強監測預警和有效執法,加大造假企業及個人的違法成本,這將特別有利于資本市場“誠信”文化的培養,從而讓各類企業能依據自身真實條件自我定位合適的融資渠道,進而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股市回報的終極源泉只能來自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宏觀經濟形勢及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最終也是通過改變微觀企業的盈利預期產生作用。只有保持上市公司的真實性,才能讓投資者正確甄別投資機會,才能有效實現資本市場的資源優化和財富創造功能。只有這樣的市場,才能真正談得上投資回報和健康發展。其它任何刺激性政策,只要不能對上市公司的盈利產生真正有效的正面影響,就很容易變成一種短期的炒作游戲。
  自證券行業大規模推出創新新政以來,監管層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包括持續的QFII擴容和提高投資額度,但卻沒有出現良好行情的“配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恐怕還是投資者其實對當前估值水平并不認可。被公認為“理性投資”代名詞的機構投資者,又有幾個是真正價值投資者呢?筆者曾參加深圳一老十家基金公司的招募路演,該公司負責人就直言,當前價值投資在中國仍然更多是口號而已,他甚至說,目前價值投資都是“扯淡”,哄哄人而已,我們自己心里最清楚。
  如果上市公司缺乏“真實性”,投資者就無法從公開信息給一家上市公司準確估值,價值投資就永遠不可能實現。這種環境下,投資者要么利用內幕信息獲得不正當利益;要么炒作投機盛行,玩“擊鼓傳花”的游戲。這樣的資本市場未來可想而知。較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股市低迷,與經濟基本面相背離,不能不說與中國上市公司“真實性”不夠、投資者尤其廣大中小投資者“用腳投票”有關。
  “給投資者一個真實的上市公司”,不僅要求已上市公司及時完整履行各項義務和承諾,同樣需要股票發行過程中相關各方真正歸位盡責,要改進完善詢價機制。其中,尤其要強化保薦機構的責任,細化處罰規則,加大處罰力度,真正建立起使保薦機構著眼于自身長期利益勝過單個項目的短期利益、提高保薦項目質量等方面的評價機制,引導保薦機構主觀上追求自身長期利益、客觀上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給投資者一個真實的上市公司”,除了要把控好上市公司“內在”質量關,還要對外部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監測和執法力度。證監會日前再次表示,將基于云計算等技術建立全面的虛假信息監測網絡和多軌并行監測機制,加快推進行情異動監測系統研發,對網絡虛假信息欺詐及操縱股價的問題實現精準打擊。
  筆者認為,“給投資者一個真實的上市公司”正是當前資本市場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關系到發行人、中介機構和投資主體等各方面的健康發展。既然已經找到了“牛鼻子”,問題關鍵還是扎扎實實執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上市公司不務正業之風應遏制 2013-04-12
· 實物分配是上市公司分紅高招 2013-04-11
· 上市公司資本投資效率亟待提高 2013-04-10
· 上市公司分紅分出了黑色幽默 2013-04-08
· 上市公司回購股份還得更給力 2013-04-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