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交規闖黃燈處罰因爭議被擱置,但是,這一爭議更大的意義在于使眾多司機改變駕駛習慣,在通過路口時提前減速。這似乎與當前中國經濟的狀態有些類似。 當前,中國經濟正經歷以降速為成本的結構性調整,切身感受上的陣痛,如同對舊有駕駛習慣的革命,將不可避免。這從最近公布5月份制造業與非制造業的PMI數值上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其一,新訂單指數一升一降。5月份制造業PMI上升至50.8,高于預期的50.1。整體來看,各組成指數總體平穩,表明經濟回穩的態勢趨于明顯。不過,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1.8%,僅比4月份上升0.1個百分點。從行業看,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等13個行業高于50%;汽車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等7個行業低于50%。從企業規?,大型和中型企業高于50%,小型企業低于50%。這表明相關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已經開始,而中小企業經營仍面臨重重困難,這或可為后續政策力度的微調做參考。 同期的非制造業PMI為54.3,同比降0.2個百分點。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0.1%,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降至臨界點附近。在1158家受調查的企業中,訂單不足比重達到34.1%,連續兩個月上升,而建筑業和服務業兩大行業市場需求回落較為明顯。數據顯示,服務業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運行在50%以下,環比小幅回落。從比較有代表性的樓市情況來看,當月房地產商務活動指數是48%,新訂單指數是47.3%,這兩個數據都回落到50%以下,顯示房地產行業活動趨緩。從中可以看出,在穩固發揮傳統服務業基礎作用的同時,當前仍然需要挖掘新興服務業市場的增長潛力,從而來拓展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增強擴內需、穩增長的持續推動力。 其二,就業分項指數趨勢一致。制造業PMI指數中5月份從業人員指數為48.8%,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該指數已經連續一年在50下方徘徊。非制造業PMI指數中就業指數為51.3%,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雙雙下降的趨勢暗示就業形勢不樂觀。據媒體透露,今年有應屆高校畢業生699萬,就業形勢空前嚴峻,社會各界更是把今年喻為“最難就業年”。這也為經濟增長增添了不確定因素。不過,兩相比較,說明非制造業領域具有更強的吸納就業的能力。這也證明前述發展服務業,拓展消費空間的必要性。 總體說來,犧牲一些速度以換取更有質量的經濟增長的結構調整已經開始并將繼續深入,前行的路上可能會遭遇更多的難題與痛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在經歷了外圍環境的種種風雨之后已經鍛煉得更加強健,對于未來,我們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