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公布的一些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著下行壓力,有聲音認為,應該將經濟政策的重心從調結構轉向穩增長,盡快放松政策提供增長動力,防止經濟失速帶來嚴重后果。 這些政策建議妥當與否另當別論,將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割裂開來的做法卻值得商榷。毫無疑問,中國經濟保持較高增速,是解決很多其他問題的重要前提,若無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都將成為無本之木,所以要“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 但在合理的區間內,還是要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將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需要一些政策保障,但這些政策與應對危機期間的非常政策在內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經濟遭遇重大外部需求沖擊時,需要全力以赴保增長,而當前遇到的增速下滑,有著經濟潛在增長能力回落和結構問題凸顯的大背景,穩增長政策的內容和力度應該有明顯差別。 穩增長與調結構并非完全對立,很多情況下,在積極調結構的同時,也可以收到穩定增長的效果。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在穩定增長、擴大就業和促進創新等多個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可這些企業長期以來面臨融資難的發展瓶頸,近日國務院組織召開專門會議,要求做好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工作,這可以視作重要的調結構措施,但其對穩定經濟增長同樣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