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機構從中資銀行戰略性撤退
2013-09-10   作者:肖玉航(資深市場研究人士)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今年以來,外資金融機構減持中資銀行股的規模與頻率一直在增加,與10年前大量注資中資銀行股的行為形成鮮明對照。從筆者觀察近期一些大的金融機構減持來看,總體認為,其或許出于戰略考慮或某種擔憂。
  近10年來我國銀行業突飛猛進,銀行業與實業企業之間的利潤差日趨嚴重,顯示了突出的經濟結構問題。剛剛結束的2013年半年報顯示:工、農、中、建四大行占據了上半年盈利最高的前4位,而盈利能力前10名上市公司中,銀行占了3個,另外3個分別是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神華3家能源巨頭。A股16家上市銀行凈利潤總額達6191.49億元,整體較去年中報小幅增長13.54%,這一數字占到A股整體盈利的54%,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滬深A股2467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總額為1.14萬億元。也就是說,工商銀行一家公司的凈利潤占到了全A股市場凈利潤的12%。這種現象既說明產業失衡,也凸顯出銀行業的高峰期特征。
  近兩年來,雖然銀行業利潤與收入繼續增加,但影子銀行體系發展、地方債務風險及部分區域樓市泡沫破裂等顯示其關聯性風險也在提升。從房地產方面的實例來看,溫州房地產重挫及債務風險的出現,使得許多銀行出現關聯性經營風險;而從銀行業與實業企業的利潤比例失衡來看,銀行業凈利潤占據經濟體系中的規;驅⑹艿教魬。
  在市場經濟相對完善的國家,銀行業的利潤并不高。在2013年世界財富500強排名中,美國有8家商業銀行入選,這8家銀行也僅占美國所有上榜企業利潤的11.9%,從市場經濟均衡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銀行業的未來發展不可能長期維持唯我獨尊的利潤。外資機構此時陸續減持中資銀行股份,或許正是出于戰略退出的反映。
  外資金融機構入股中資銀行,戰略之一是尋求在中國金融領域的發展,但從近些年的情況來看,實際上并不如其所愿。近兩年來,大牌金融機構包括高盛、美銀、花旗等紛紛減持中資銀行股,隨著美銀退出建設銀行股東行列,昔日以戰略投資者身份斥巨資入股建行、工行、中行三大行的外資股東,差不多全部減持退出。戰略發展受挫或不如戰略預期可能是其重要原因,這在近期《華爾街日報》、《紐約日報》上可以看到相關分析類文章,比如《在華投資不順,國際銀行減持投資》、《美銀全部退出建設銀行是一個重要標志》等,這在某種側面解釋了這些國際大機構減持的原因。
  誠然,外資金融機構也可能受到諸如《巴塞爾協議111》的新規定的影響而退出,根據《巴塞爾協議111》的規定,如果銀行在其他金融機構的少數股僅總額超過自身核心資本的10%,那么超出部分就必須從其資本中扣除。因此,這也可能是外資金融機構減持中資銀行股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主要原因或并不在此。事實上,戰略業務的考慮才是最主要的。
  眼下,雖然仍有匯豐對交行的繼續持股、德意志銀行持有華夏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增持南京銀行,但從主流外資機構持有的規模與數量來看,中國銀行業外資股東的退出規模遠大于持股規模。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銀行業預期的分歧,但更大層面或是風險因素、低高峰戰略退出或監管條例的集中反映。
  就以近期美銀減持建行的實例來說吧。2005年,美國銀行斥資30億美元購買了建設銀行10%的股份。2008年,美國銀行又斥資70億美元增持,將在建設銀行的持股比例提高至近20%。但自2009年以來,美國銀行通過五次減持,已悉數售出持有的建設銀行股份,套現約2060億美元。研究發現,美國銀行正是在行業復蘇或低迷時介入,而在近年行業高峰或在美國監管加強的過程中,全數減持退出。高盛對工行的增減、匯豐對平安的增減也基本與美國銀行的投資軌跡相同。這清晰地顯示出外資機構投資中資銀行股的軌跡周期特征,體現出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銀行業的看好或看空周期的演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外資機構大肆唱空民生銀行 低位增持1.85億股 2013-07-03
· 外資機構重新看好A股堅定抄底 2012-12-07
· 外資機構唱多A股 QFII抄底 2012-08-25
· 外資機構唱多A股 QFII抄底入市 2012-08-25
· 外資機構再次挺A股 QFII大幅加倉 2012-08-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