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宣布赴美上市的消息再度刺痛A股的神經。監管層近期已多次表態,改革現行上市制度,向優質互聯網企業敞開懷抱。這無疑將為更多創新型企業打開A股大門。然而,若要A股留住互聯網巨頭,僅僅從制度上打開大門是遠遠不夠的。
美國在互聯網領域的領先地位和風險投資市場的發達,決定了美國股票市場毫無疑問成為全球互聯網企業融資的首選之地。從早期的風險投資到后期的IPO,優質互聯網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獲得的認可度遠超國內。對互聯網概念的沒有把握以及追求短期收益的習慣讓很多國內風投錯失互聯網企業早期的投資機會,而國內資本市場新股發行政策的不可預期讓很多資金對已經走過初創期的企業仍然不敢貿然投資。
正如一位資深研究人士所說:如今的赴美上市潮是10年前埋下的種子。早期外來的風險投資資金不僅催生了中國互聯網巨頭,也帶來了VIE結構等問題,讓這些企業在境內上市變得困難重重。曾幫助企業渡過初創期難關的風投資金在上市地選擇上也擁有較大的主導權,相比較而言,他們更愿意讓企業在自己熟悉的美國市場實現IPO。
除去私募投資者之外,我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對互聯網企業的理解和認可度也遠低于美國,很難允許超高市盈率的互聯網公司在A股上市?傮w而言,A股估值一直高于成熟市場的水平,但對創新型企業的識別能力不足,真正優質的創新企業很難在A股獲得好的定價。
留住互聯網巨頭,不僅需要股市制度的變革和相關部門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從風險投資機構到股市投資者理念的轉變。只有我國的資本市場從制度上到理念上都具備了識別創新企業的能力并有足夠的容忍度,A股投資者才能真正分享互聯網企業的資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