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現象不會是個案
2014-04-02   作者:陸星兆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20年前,華為還是一家不知名的小企業,如今卻已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設備商。華為的崛起引人深思:它究竟是個案,還是預示著未來中國在科技高端領域里將涌現出一大批世界級企業?

  市面上不少出版物對華為現象進行了研究,但大多將公司成就歸結于領導力、戰略選擇、狼性文化等主觀方面的因素,忽略了客觀大環境的影響。過去20年間,中國經濟融入全球,IT行業快速發展,華為從小公司置身大行業,從進口替代到走向世界,發展脈絡清晰可見。那么,在新興領域的國際競爭中,華為是否可以復制?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工程師紅利正全面取代勞動力紅利,重塑中國的產業結構。國內傳統依托勞動力的代工企業面臨招工難,而以高端服務、高端制造、文化創意為代表的新興行業卻享受著相對低廉和充足供應的技術白領。比如,華為從最初6名員工發展到現在15萬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就占了近一半。這種高質量科技人才集聚,與“民工荒”現象同時出現的背后,正反映出中國勞動力市場變化的內在邏輯——1998年大學擴招后帶來的新型人口紅利,抵消了人口老齡化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趨緩的影響。這種趨勢不可逆轉,新型人口紅利將促使中國產業向科技高端領域延伸。

  其次,相對于韓國三星、日本索尼這類依托技術和出口的企業,我國企業還有另一大優勢,即本土市場的有力支持。國內企業與競爭對手的技術差距逐步縮小,綜合實力逐步得以體現。

  比如,在中國4G網絡建設,三大電信運營商招標過程中,中興、華為等國產設備商的份額之和已經過半,遙遙領先于其他廠商;早些時候的4萬億刺激計劃中,高鐵投資也帶動了南車、北車等一大批企業。如今中國高鐵技術世界領先,而它不僅僅體現在機車制造環節,還包括了高寒凍土軌道施工、隧道橋梁建設等系統工程。

  此外,中國有完善的產品鏈和上下游配套,使新一代核電技術、航天航空等高端集成產業加速發展成為可能,畢竟數萬零部件和技術支持都可以在國內解決,而不必依賴于人。

  由此可見,華為并不孤立,它只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中國企業登上國際舞臺,帶給世界更有科技含量的產品,更好的客戶體驗。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華為現身說法 中企赴英投資有賺 2014-03-26
· 不能任由美政客狙擊華為 2014-03-06
· 華為再次尋求拓展美國市場 2014-02-28
· 中國電信發起4G終端招標 中興、華為等20余企業入圍 2014-02-10
· 任正非:互聯網時代華為窘境 2014-01-2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