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特需公立醫院才能姓公
2014-04-16   作者:傅達林  來源:京華時報
分享到:
【字號

  有人為了掛上專家號而半夜排隊,有人則能享受到星級賓館般的VIP服務,公立醫院的這種“冰火兩重天”景況,折射出公共醫療資源配置的嚴重失衡。對此,北京今年將進一步削減公立醫院特需醫療規模,壓縮情況將納入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和醫院評審掛鉤。

  一直以來,我國的醫療資源十分緊張,公立醫院設立所謂“特需”服務,也向來被指為一種基于特權、金錢、地位的醫療異化。因為它在根本上違背了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損害了公民平等獲得醫療服務的權利。在醫療改革的視野下,壓縮乃至徹底取締公立醫院的“特需”服務,將公民超出基本醫療之外的VIP需求,逐漸轉移到私立醫院的多樣化服務中,才是合乎醫改方向的正道。

  現代社會,享受起碼的衛生醫療服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谶@種權利,國家設立公立醫院,并在醫療資源分配上給予關照,就是為了發揮公立醫院的公益職能,滿足公民的基本醫療需求。遺憾的是,改革開放之后推行的市場化醫改道路,雖然提高了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但忽略了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的功能區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們的看病難、看病貴。最初的“特需”醫療,恰恰是這種市場化改革下的“蛋”。這進一步刺激了公立醫院牟利的沖動,勢必沖擊到公民基本醫療資源的有效獲得。正因為如此,原衛生部提出的醫改方案明確表示要將公立醫院“特需”服務的比例控制在10%以內。

  但是,這一目標是否完全實現?公立醫院的“特需”服務是否應該徹底取消?目前既缺乏實證的檢查結論,也缺少理性的決策論證。例如在京很多大醫院開設的特需門診比例不一,有的比例超過了10%。而只要尚存在一定的比例,“特需”服務給醫院及醫生可能帶來的種種實惠,必然會進一步刺激公立醫院擴大“特需”服務規模的意愿,影響醫改的正確方向和進程。

  從根上說,醫療體制改革的核心,是準確界定不同醫療機構的社會屬性,讓公立醫院真正姓“公”。而“特需”服務是一種對于公共資源的擠占,并不符合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定位,而且也擠壓了私立醫院的市場發展空間,造成了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的一種失衡。因此從長遠看,徹底取消公立醫院的種種VIP服務,讓其醫療資源真正回歸公益本位,以盡可能滿足公眾平等獲得基本醫療服務,理應成為醫改的重要內容。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資金有缺口 2014-04-11
· 中央財政將補助公立醫院試點縣30億 2014-04-08
· 民營資本冷落縣級公立醫院 2014-02-28
· 衛計委:每省至少設一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 2014-02-11
·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明年全國推開 2014-02-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