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在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包括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內的27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取消利息稅的提案。據報道,提案發起人、政協委員、河南省工商聯副會長王超斌在當天下午小組會上,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就得到了其他26位委員的聯名支持。在筆者的印象中,這是取消利息稅問題至少第三次被提出。
“利息稅”何以惹來如此多的一致反對?聽聽委員們的發言就知道了:“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再加上利息稅,目前存款已經是負利率了”;“事實上,在銀行存錢的儲戶多數是中低收入者,有大量退休職工把保命錢放在銀行,利息稅傷害普通百姓,收得沒有道理!”……
利息稅全稱“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1950年,我國頒布《利息所得稅條例》,規定對儲蓄存款征收利息稅。后因種種原因停征。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表現出通貨緊縮、投資不足、消費不旺。1999年,國家迫于上述經濟形勢,為鼓勵個人消費和投資、把居民存款趕到市場上來,決定恢復征收利息稅。
可見,征收利息稅的目標很明確,就是“鼓勵個人消費和投資”、“把居民存款趕出銀行”。但現在回顧征收以來的情況,這兩樣基本目標都沒有很好地實現。在醫療、教育、住房三座大山壓力持續加大、公共財政提供的公共產品嚴重短缺和供應不公的情況下,居民消費日益謹慎、內需仍然不旺;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依然把存銀行作為理財的首選,即便是城市一般的工薪階層也多數如此:年輕人要存錢結婚買房;中年人要存錢供子女上學、養活老人;老年人得存著錢防病治病。除了富而有余的階層,沒有人敢亂花錢。數據也表明,我國從1999年11月起開始恢復征收利息稅后,居民儲蓄不減反增,在2006年居民儲蓄余額已達14萬億元。吳敬璉先生去年4月份就曾經指出,“不應該征收利息稅,應征收資本利得稅”。意思就是,用于生產投資的錢,你可以征收其利息稅;用于生活的錢,怎么可以隨便亂征稅?這和世界各國個稅征收的原則(扣除生活成本)是一致的。
一個好的政策,能夠讓廣大群眾因其得益,我們把它稱之為“普惠型”政策;相反,讓多半的人利益受損,這是人們所不歡迎的,我們稱之為“普害型”措施。從實際執行情況看,現行這種高達20%的一刀切的利息稅稅率非但沒有實現其最初愿望,它一直在剝奪著包括城市中低收入者、農民、農民工等社會階層的本已可憐的所得,進而也在傷害著社會公平,是否屬“普害型”措施呢?正如有人所言:錢少的人在銀行存錢,錢多的人在資本市場撈錢。道理很簡單,越是缺錢的人,越看重和需要存款,利息稅對他們的傷害越是明顯;越是富裕的人,對理財越是精通,利息稅對他們傷害越輕。另外,利息稅加劇了負利率,使老老實實存款的人,永遠趕不上借貸存款去投機者。
損害了公平,是一個社會最大的損失。這樣的利息稅,的確到了要么停征要么改革的時候了。停征很簡單,改革怎么改?有很多不錯的建議,比如設置起征點,實行累進制,這都有可取之處。
現實中,類似利息稅這樣的“普害型”措施遠不止一個,希望它們早日被揪出、被廢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