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避結構畸形化增長機械化
創新信貸機制刻不容緩
    2010-03-17    作者:郭田勇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去年全年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59萬億元,相比2008年幾近翻番,貸款增長速度和新增額雙雙創近年來最高紀錄?陀^來看,這不僅使4萬億投資計劃以及保增長十項措施得到順利實施,還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支持企業科技創新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啟動了內需,扭轉了低迷的經濟形勢。從這個角度來看,天量信貸的投放,有力促進了實體經濟企穩回升。但筆者認為,對銀行信貸的積極作用,我們還應有冷靜客觀的認識,須意識到銀行信貸增長過快帶來的信貸結構不合理以及信貸資產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等諸多問題。
  其一,去年銀行信貸增加過多,好比是給實體經濟打了一劑強心針,經濟能否實現長期均衡增長尚存疑問。因此,暫且不論短時期大量投放的信貸資金是否全部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即使投放的信貸資金全部進入實體經濟,其對我國經濟實現長期均衡增長的效果如何仍然有待于時間的檢驗。
  其二,雖然據央行發布的2009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含票據貼現)累計新增3.4萬億元,年末余額同比增長30.1%,比年初高16.6個百分點,但在我國間接融資方式占主導地位、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的背景下,依然有大量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無法獲得所需資金,這嚴重限制了其產業轉型、科技創新以及建立自主品牌,不利于形成健全的內生性經濟增長機制。
  其三,從各家銀行的貸款結構可以看到,房地產貸款的比例平均約占20%,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平均約占50%,比例之高顯而易見,給信貸資產安全帶來重大隱憂。同時,由于政府擔保杠桿率以及負債率較高,政府主導的項目商業化程度不高,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有限,因此,雖然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有政府財政信用做擔保,但是一旦融資平臺項目的投資收益不能覆蓋成本,造成大面積不能還款,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財政和商業銀行買單,并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率升高。此外,未來房地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銀行前期沉淀在房地產領域的貸款量非常大,一旦未來房地產行業出現問題,將嚴重威脅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
  由此,筆者認為,今年銀行信貸既要防止畸形化增長,同時也要防止信貸不足和機械化增長,金融機構要以實體經濟有效需求和自身資本充足為條件,靈活予以資金供給;并在此基礎上,創新信貸機制,優化信貸結構,充分發揮金融對經濟的支持作用。
  首先,金融機構需根據新形勢新情況,嚴格遵循信貸政策的“適度”要求,把握好信貸的增長速度和投放重點,按照“實貸實付”的原則,從源頭上保證信貸資金更多地流向實體經濟,增強金融對經濟的服務功能。
  另外,金融機構不能也沒有必要完全按照3:3:2:2或者4:3:2:1的比例原則機械性地發放貸款,在實際貸款投放中,需要根據實體經濟資金需求和自身優勢靈活調劑資金余缺。從銀行自身風險的角度來看,今年銀行需降低自身業務的同質化程度,嚴格控制大額授信集中度風險,將信貸風險的集中度限制在可控范圍之內。從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上來看,政府的投資拉動很大程度上促使當前經濟復蘇,但是并未形成健全的內生經濟增長機制,而經濟的繁榮從根本上來說,離不開出口和消費,需要有其內生的增長機制。因此,今年要尋找內生性經濟動力,發展實體經濟,與此同時,金融機構要加大對中小企業和社會消費的支持力度,引導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各種資本流向更加有利于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產業和行業上來,從而為我國經濟保持長期穩定增長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由于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潛藏的風險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加之去年政府融資平臺總體負債率較高,今年銀行對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會比較審慎;同時,房地產市場也在不斷調控,今年總體上投向中長期貸款的資金會有所下降,但是,保持經濟增長需要有一定量的信貸資金支持,而由于社會薄弱環節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風險較大,銀行對其投放的資金較少,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需創新信貸機制,配合國家政策,根據企業和居民等微觀主體的實際資金需求“有保有壓”,抑制產能過剩,支持科技創新。對于符合國家政策支持和“調結構”方向的資金需求,銀行信貸資金要予以最大滿足,對于不符合國家政策支持方向,產能過剩的行業,盡管其有貸款資金的需求,銀行也要在信貸上予以控制。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稿件
· 綠色信貸機制是不是治污利器 還需“連環拳”? 2007-07-31
· 發改委越界管信貸資金的啟示 2010-03-02
· 信貸監管“精細化時代”來臨 2010-03-01
· 我國將努力把握信貸投放節奏 2010-03-01
· 汽車信貸新政亟須突破融資限制 2010-02-11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