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交易”市場調查與思考
    2009-09-09    本報記者:殷耀 趙仁偉 齊海山 晏國政 郭遠明 康淼    來源:經濟參考報

    碳交易資源開發太粗放國外吃“肉”留下“湯”

    隨著國際社會對“氣候危機”的不斷關注,二氧化碳排放權成為繼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價值符號,國際社會已經形成了碳交易貨幣和碳金融體系。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碳排放”技術及其產品將成為重要的國際戰略資源和資產。


    碳交易難進"主場" 我淪為它國廉價減排工具

    作為與西方發達國家進行碳排放權交易的主要形式,CDM項目在我國缺乏與國際碳排放交易二級市場直接交易的平臺和市場主動體,進入不了交易“主場”,在國際碳市場和價值鏈中處于低端位置。這導致我國難以發揮資源量大的優勢,在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定價機制中發揮影響。國內一級市場的碳排放交易價格偏低,國外投資機構利用我資源獲取暴利。我碳交易正淪為發達國家廉價減排的工具。


    國內交易機構:占了地盤等政策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受多種因素影響,在碳排放交易方面,我國目前沒有建立國內的碳交易市場體系,國內一些交易機構正處于跑馬圈地占地盤階段,觀望等待情緒較重。

  相關稿件
· 與其肥水流入外人田 不如自己征碳稅 2009-09-09
· 用新能源汽車創造“低碳”生活 2009-09-08
· 聚焦城市居民“低碳生活” 2009-09-08
· 實現低碳生活工程尚需政府“穿針引線” 2009-09-08
· 走進低碳生活要破解三大困惑 2009-09-08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