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下旬,由香港貿易發展局及長沙百聯東方廣場聯合主辦的“香港時尚珠寶節”在長沙開幕,10家香港珠寶品牌聯合展出了1000多件總價值2000多萬元的珠寶飾品。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時尚商品出口地之一,香港的珠寶飾品讓內地消費者在感受“香港制造”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在感受世界珠寶最新的潮流。
“中國風”盡顯東方魅力
香港珠寶品牌繁多,AI、冠玲瓏、融和珠寶、ChengCheung、LOUISdeINEZ、翠之吻、翠意坊、一生一世、瑋飾以及煒迪,均是香港珠寶制造商、品牌商以及供應商。在“香港時尚珠寶節”上,這些香港品牌展出的珠寶設計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不約而同地融入了濃厚的“中國元素”。同心鎖、中國結、古錢幣、剪紙等有中國特色的符號被香港設計師出神入化地運用在了珠寶設計中。 融合珠寶的“剪紙系列”,運用了細致的制作技巧,用歐美流行的玫瑰金配以鉆石,再襯以珍珠貝母,突出了精巧的通花效果,而寓意財富的“中國錢幣”系列則將中國古代外圓內方的古錢幣做成了耳環、項鏈等飾品。 融合珠寶的羅文康經理講了個故事:在意大利的珠寶訂貨會上,有國外客商問為什么中國發展這么快,他幽默地回答“因為中國人把錢幣帶在了身上”,客商開懷大笑,隨即就簽下了一筆大訂單。 香港貿易發展局珠寶業咨詢委員會主席陳圣澤說:“香港設計反映了國際珠寶的潮流。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臨近,中國元素在國際上大放異彩,這種趨勢也體現在了珠寶設計當中!标愂烧J為,珠寶界的“中國風”并不是純粹的中國設計,這種設計是中國文化和歐洲文化的結合,“歐洲的設計崇尚抽象,而珠寶里的‘中國風’則是將中國的符號與歐洲抽象設計結合在了一起”。 來參觀珠寶展的廖女士也很喜愛這些有中國元素的設計,她說:“將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珠寶穿戴在身上,不僅外國人喜歡,我們中國人更喜歡! 黃金首飾自古就深受中國人喜愛,是珠寶首飾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調查顯示,我國消費者購買黃金首飾已經從保值心理轉變為裝飾心理,被調查者認為最能夠表達點綴效果的設計元素是經過提煉的中國元素,如中國印、宮燈、鴛鴦等。
“混搭風”彰顯獨特個性
時裝界“混搭風”吹過后,時尚界必不可少的珠寶也刮起了混搭風潮——白金與黃金的混搭,彩色寶石與鉆石的混搭,金飾與翡翠的混搭,珍珠、水晶、瑪瑙等各種寶石的混搭也是本季珠寶的一大風尚。 香港貿易發展局傳媒及公共事務副經理林衍欣說,與以前的傳統保守設計相比,現在的珠寶設計更加夸張和彰顯個性。 翠之吻的珠寶以翡翠為主打,將墨翠、黃翡翠、紫玉和冰種白玉綴以鉆石、寶石、珍珠以及各種金屬材料,多姿多彩的色調互相配合,打造出耀眼的奢華感。不僅如此,珠寶還往往搭配皮繩、皮革、絲帶等創新材料營造出特別的效果。 展會上,一款由27粒紫羅蘭色的翡翠配紅寶石串成的項鏈格外引人注目,引得顧客紛紛駐足觀賞。這款項鏈標價為200萬元,成為本次珠寶節中價格最高的飾品。 中國黃金報和北京黃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開展的黃金珠寶首飾消費調查表明,消費者在購買珠寶首飾時最為看重和關注的是款式,這一選項比例達到74.6%;其次是飾品的質量,這一選項比例達到52.8%;排在第三位的是飾品的價格,選項比例達到51.9%,可見珠寶首飾的款式在消費中的重要地位。 雖然可選擇的珠寶用料越來越多,但是中國消費者仍然對鉑金情有獨鐘,據國際鉑金協會的最新統計,2007年在傳統銷售旺季春節和情人節期間,鉑金首飾的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了23.43%。據香港貿發局針對中國整體首飾市場的調查顯示:近七成的消費者未來仍打算購買鉑金首飾;超過八成的被訪者眼中最珍貴的非鉑金首飾莫屬;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在過去一年購買最多的是鉑金首飾。
“配飾風”細節處體現品位
以前華麗的珠寶是財富的象征,被佩戴在全身最顯眼的地方。但是隨著珠寶消費的增長,珠寶更多的被作為一種裝飾品,也出現在牛仔褲、手機鏈等不起眼的地方。此次展會上,一些用不同顏色的寶石做成的手機鏈售價從8000元到上萬元不等,這些“大材小用”的配飾在細節中不經意地流露出主人的品位,含蓄而又自然。 香港是僅次于意大利、美國和印度的全球第四大珠寶出口地,今年頭七個月,香港的珠寶出口就達170億港元,同比上升15%。內地市場雖然銷售額只有五億港元,但是增幅卻達到了32%。香港貿易發展局于今年上半年在內地10個城市的調查顯示,“香港品牌”在內地消費者中的形象為“風格獨特”、“款式趨時”、“帶領潮流”,大部分內地消費者都愿意付較高價錢購買香港品牌。據中國寶玉石協會預計,未來幾年內,內地珠寶首飾產業將以年增長率大于15%的速度發展。到2010年,內地珠寶首飾市場將實現年銷售額20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