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1-11 作者:孟慶堯 來源:四川新聞網 |
|
|
|
 |
|
火車票春運漲價成歷史
繪圖:非常秀 | 1月10日,中國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永平對外宣布:
“2007年鐵路春運各類旅客列車票價一律不上浮,以后春運也將不再實行票價上浮制度!毕⒁怀,在社會上激起掌聲一片。人們在為減少春節期間出行成本而高興的同時,也為鐵道部順應民意從善如流拍手稱快。遺憾的是,時隔一夜,從有關媒體上又看到這位發言人更多的觀點,他在闡釋春運停止漲價問題時這樣認為:一,不漲價與“郝勁松告狀”無關;二,使數千萬旅客直接受益。 在這里我們先看看所謂“使數千萬旅客直接受益”問題。 看老式章回體小說,經?吹竭@樣的場景:一干行人來到一山高林深路窄之處,忽然有一伙強人涌出,高叫一聲: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打此路過,留下買路財。我們不妨由這一場景展開聯想:這一干人等每年春節前后都必須從此山、此路過,自打有了強人,他們每年路過都必須額外地往外掏錢。強人收錢也不是沒有理由,他們說每年這個時候路過此地的人太多,這個時候額外的收一部分錢也是在削峰填谷,何況他們還為開山栽樹付出了成本。六年下來,這“潛規則”成了規則,行人盡管滿腹怨言但也只能任人宰割。忽然這一年強人向社會宣布,從今年起,不再向行人額外收取“買路財”,并稱此舉將惠及數千萬旅客。 如果你是“行人”,你會如何感謝強人的這一“惠及”? 在這些年來就春運漲價問題展開的爭論中,很多人都在指責鐵道部在春運期間放棄了“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用時髦的詞匯說,他們沒有為公眾提供他們應該提供的、高質量的公共產品,反而借機撈錢。設身處地的說,身為企業、盡管是壟斷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本身沒錯,旺季人流多、多賺點也有可理解的一面。問題是,你不該額外的向旅客收取費用。好在六年過去了,現在你也糾正了自己的錯誤做法。但是,你不能把自己的糾錯行為,看做對社會的善舉、認為別人在蒙受你的恩惠。相關人員在闡釋所謂旅客“受益”問題是,曾舉了一個例子,說“四口之家一趟能省300元!笨煞襁@樣認為:在過去六年,四口之家一趟需無端額外支出1800元? 沒有數千萬旅客受益的問題,根本就是讓數千萬旅客在過去六年遭受慘重損失! 回過頭去,我們再看看所謂“不漲價與‘郝勁松告狀’無關”的問題。 當記者問:法學碩士郝勁松一直呼吁鐵路春運火車票價不應該上調,他因認為火車票價擅自上調違反了《鐵路法》成了公眾人物,并將鐵道部告上法庭,不久前還致信鐵道部部長,政策的出臺和他有關系嗎? 鐵道部發言人答:由于該政策是在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出來的,是鐵路在大范圍內實行的一項惠民政策,與郝勁松個人的行為無關。 關于郝勁松對這次春運停止漲價問題的影響,從邏輯上講只能有兩種可能:一是與他有關,二是與他無關。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鐵道部是“煮熟的鴨子嘴硬”,故意裝出一副不向民意低頭的姿態;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鐵道部是繼續以鐵老大自居、根本無視民意。這不是給鐵道部扣帽子。有人可能問,一個郝勁松,也代表不了整個“民意”?問的好,郝勁松因上書和告狀出了名、成了公眾人物。但是,郝勁松的背后,是這些年來一直遭受鐵道部無端盤剝的“數千萬”怨聲載道的旅客!這些年來人們一直沒有放棄對春運漲價問題的質疑和批評,這些能否代表民意?2005年在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王翔指出鐵路春運車票漲價違背了《價格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06年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紀盡善說:鐵路部門提出的“限客分流”、“削峰平谷”之說,很難讓人不聯想到是壟斷的“幌子”。代表和委員,能不能代表民意? 與“郝勁松個人的行為無關”,那么,與什么“有關”呢?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黨和國家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口號,鐵路部門積極響應,主動承擔因為不漲價而帶來的所有成本,讓更多的旅客享受到更大的實惠。 這個理由我不相信。你相信嗎? 即使是被迫取消春運漲價的政策,鐵道部的這一舉措猶有可肯定之處。但是,如此傲慢的看待民意、對待民意,這一姿態本身,比春運亂漲價更讓人難以接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