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諧就業觀促進社會就業
    2007-03-26    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劉社建    來源:《文匯報》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有必要通過政府、勞動力市場、企業與勞動者的共同努力,實現由市場就業觀向和諧就業觀的演變,大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有效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與維護社會穩定,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構建和諧就業觀

  隨著1992年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以及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就業體制的深入改革,雖然計劃就業觀并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市場就業觀逐步成為主導的就業觀念,市場就業成為就業的主要形式。雖然這一時期計劃就業觀仍然存在,而且至今仍影響著部分勞動者的就業行為,但是市場就業觀已成為主流。
  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正確就業觀的作用,充分發揮勞動者的主觀能動性有效促進就業,對于解決就業問題具有必要性與重要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市場就業觀是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就業觀,要在勞動力市場發揮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及在不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的基礎上,通過勞動者的主觀能力,使勞動者獲得相應的就業崗位。但是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鑒于我國就業的嚴峻形勢以及巨大的就業總量,我國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實現比較充分的社會就業,在只能實現社會比較充分就業而不能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單純的市場就業觀并不能完全符合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有必要在市場就業觀的基礎上使政府、企業和勞動者共同構建和諧就業觀,以使勞動者真正擁有依靠自身解決就業的意識與能力,在政府不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創造就業崗位、勞動力市場發揮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及企業盡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前提下,通過勞動者的主觀能力,不斷提升自身就業、創業、職業轉換能力,政府與企業為擴大就業崗位以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做出不懈努力,以努力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
  和諧就業觀是以市場就業觀為基礎,摒棄計劃就業觀,發揮政府、市場、企業與勞動者的合力,以勞動者為主,政府、企業與勞動者共同樹立的以積極擴大就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以及勞動者自我就業為主要內容的就業觀。這種和諧就業觀對于政府、勞動力市場與企業和勞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構建這種和諧就業觀,既是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必然前提,也是重要內容。
  構建和諧就業觀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有必要在2010年前為構建和諧就業觀奠定一個初步的基礎,至2020年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起和諧就業觀!笆晃濉睍r期是和諧就業觀的初步構建時期,計劃就業觀、市場就業觀與和諧就業觀將并存,到了2020年和諧就業觀有望基本形成。

大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業觀,有必要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進一步健全完善勞動力市場,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努力發展教育與職業培訓體系,不斷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水平,督促企業發揮良好的社會責任,有效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勞動者不斷提升自身的就業、創業與職業轉換能力,自我解決就業,真正成為勞動力市場上的就業主體,使社會主義和諧就業觀成為擴大就業的重要內容與有效組成部分。通過構建和諧就業觀促進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并在擴大就業中進一步強化和諧就業觀,為最終實現充分就業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具體來說,首先要有效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完善積極的和諧就業政策,不斷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努力奠定和諧就業的宏觀環境,大力發展教育,不斷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水平,完善就業托底機制。為擴大就業崗位奠定堅實的經濟發展基礎,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與充分發揮經濟發展創造崗位的作用,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加大經濟發展中高質量勞動力投入的比重,制定促進就業的產業政策,進一步促進服務業與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發展,提升國內生產總值中勞動者報酬的比重,不斷健全完善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促進勞動力市場的健全完善,真正發揮勞動力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大對企業依法用工的檢查力度,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監督檢查,有效維護勞動者權益。不斷健全勞動合同制,有序推進集體合同制度,健全勞動力協商制度與機制,加強對企業的監管,適時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就業法》,促使企業肩負社會責任,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與構建和諧就業觀發揮重大作用。
  其次,真正發揮勞動力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規范發展勞動力市場,暢通勞動力市場信息,在進一步健全完善勞動力市場的基礎上,發揮勞動力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真正確立勞動力市場供給與需求雙方的主體地位,以經濟手段與市場手段調控勞動力市場,促進勞動力的正常流動,減少勞動力流動成本,規范勞動力需求行為,積極出臺完善促進勞動力市場完善的政策法規,防止對勞動力市場的過度干預,真正實現勞動力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全面推進勞動力市場建設,有效整合各級市場,消除勞動、人事與教育等部門間的相互分割,努力構建一個高效率的一體化勞動力市場。努力促進高級勞動力市場的健全與完善,有效提高高層次與高技能人才的數量,努力促進高級人才的流動,充分發揮高級人才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勞動力市場對人才資源配置與調控的基礎性作用。
  再次,真正樹立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上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與職業轉換能力,促使勞動者盡快構建和諧就業觀。不同群體勞動者根據自身的狀況,有效調整期望值,積極尋求最符合自身的就業崗位。
  第四,企業自覺肩負起擴大就業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責任,主動促進和諧就業。政府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干預與管理,強化勞動保障監察,與企業一起共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在促進和諧就業觀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擔負著重大作用,有必要真正使企業肩負起社會責任,自覺遵守國家與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規,有效維護勞動者權益,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與構建和諧就業觀奠定堅實基礎。政府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管理、引導與干預,有效保護勞動者權益,與企業一起共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繼續實施和完善鼓勵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加強就業培訓的財稅、信貸等優惠政策,實行促進就業的財稅金融政策,積極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協商制度,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完善勞動爭議處理體制。

  相關稿件
· 就業矛盾“三碰頭”呼喚就業促進法 2007-03-26
· 《就業促進法》如何促進就業 2007-03-26
· 非公經濟列入增加就業重要渠道 2007-03-26
· 袁漢民:就業促進法草案有點“軟” 2007-03-26
· 促進勞動者就業政府責無旁貸 2007-03-26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