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高遇冷的通存通兌為何還推而廣之
    2007-11-28    作者:雷輝    來源:上海青年報

   央行從今天起將在全國范圍內開通小額支付系統跨行通存通兌業務,個人持本市一家銀行的存折或銀行卡,將可以在本市另一家銀行的營業網點柜臺辦理現金存取、轉賬和賬戶余額查詢。 (11月19日《京華時報》)

  為何要開通跨行通存通兌業務?銀行方面的解釋是冠冕堂皇的:先是豐富了銀行結算方式,可以避免現金來回“搬家”;再是實現了不同銀行間營業網點的資源共享,從而有效減少“排長隊”。然而,這些好處終究只是停留于邏輯上的大道理,一旦落實到現實中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早在2006年12月,山東省就開通了跨行通存通兌業務。而據當地記者調查發現,該業務開通整整一個月后,煙臺市很多銀行尚未接到一單該業務的申請。不僅僅是煙臺,濟南、青島、壽光等山東省大中城市均出現了類似局面,在更早的2004年,廣東省10多家股份制銀行就曾簽訂協議聯手推出跨行通存通兌業務,然而使用者同樣寥寥無幾。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該業務無一例外地遭遇滑鐵盧。
  “好處”如此之多的跨行通存通兌為何難入百姓之法眼?一個字:錢。高昂的手續費讓老百姓對它望而卻步,正像一市民所言的:我拿其他銀行的存折去農行存款或取款1萬元,要被農行收100元手續費,那還不如打的去開戶行呢!有了高額手續費的陪伴,再美的服務都能且只能是“看上去很美”,不過是銀行給百姓拋出的空心湯圓罷了。
  問題在于,到處遇冷的跨行通存通兌業務,為何還會在全國推而廣之呢?如果將山東與廣東視為跨行通存通兌試點的話,那么二省都可以稱作失敗的試點,它們的失敗足以讓銀行方面偃旗息鼓,反思總結。然而事實是,同樣的方案沒作任何根本更改之后又被推向了全國。根據以往的失敗經驗以及當下百姓的不滿反映,可以預料這一業務極有可能繼山東、廣東之后,在全國范圍內再度普遍遇冷。
  推廣失敗的試點,換作一家私營企業是萬萬不敢這么做的。私企一旦試點失敗,那么得趕緊尋找原因、研究對策、落實新政。因為如果不如此為之,就會遺失商機、失去市場、被競爭對手超越。而銀行是不用操這個心的,仗著壟斷的金剛不敗之身,跨行通存通兌是一項包賺不賠的業務:你不用,我也不會損失什么;你用,我就收取一筆不菲的手續費。在一個缺乏有效競爭的市場中,再怎么失敗的經驗都能推而廣之。
  而且,跨行通存通兌業務的推廣在理論上還能為銀行贏得道義上的名聲:我千方百計為人民服務,所作所為皆為人民方便,看我多高尚多善良!然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銀行打著的公共利益的幌子背后,是真心真意為民服務還是變相蠶食公共利益,群眾看得一清二楚。以壟斷之身,借公益之名,行虛有其表甚至綿里藏針之舉,只會徒增群眾的反感與冷落。

  相關稿件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