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存通兌“高速”就可以收費嗎?
    2007-11-28    徐光木    來源:中國網

    14家銀行開通跨行通存通兌業務后,其手續費的收取遭來質疑。昨天,北京市消協秘書長張明指出其手續費過高,涉嫌形成限制競爭的價格聯盟。央行回應稱,并未指定定價標準。某商業銀行負責人則將通存通兌喻為一條“高速公路”,表示若消費者對“過路費”不滿意,可繼續走“鄉間小路”。(《新京報》11月24日)

   現在全國各地都建起了高速公路,但鄉間小路依然固我地延伸著,既沒有因為高速公路的高收費而人滿為患,也沒有因為自己的羊腸小道而失卻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于是,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講,該銀行負責人把通存通兌比喻成“高速公路”的說法有幾分道理。
    但稍加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該負責人所謂的通存通兌是“高速公路”其實根本站不住腳,一方面,高速公路之于鄉間小路,并不存在著優劣之分和上下之別,它們代表的僅僅是所承載的交通功能不同和服務對象不同。而通存通兌呢?勿庸質疑的是其之所以沾上“高速”的 光,僅僅是因為銀行間合理調配了各自的服務資源,避免了資源浪費和閑置,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客戶。
    銀行作為商業企業,從企業的服務理念上來講,改善服務、提高效率本應是宗旨所在,也就是說,假使客戶對于通存通兌的呼聲不強烈,銀行也應該從資源共享、避免資源閑置的角度來考慮主動實施通存通兌。并且,就算通存通兌不收費,其對銀行的積極意義也非同小可,關鍵之處就在于能夠均衡各銀行間的人員投入,降低用人成本,從而減少銀行的總體開支,換句話說,銀行在通存通兌方面的投入可以通過用人成本的降低來得到補償,而不是銀行方面所表示的過路就交“過路費”。
    由此看來,銀行對通存通兌收取高額手續費反映的不僅是涉嫌價格聯盟的問題,因為價格聯盟的核心體現在于企業在價格方面的協議壟斷,是高與低、多與少的問題,而不是對或錯、是與非的問題,通存通兌作為銀行服務多元化的發展必然,是銀行改善服務的內在必然性要求,因而不具備向客戶收取手續費的合理性。在這個時候,銀行方面如果無視這一客觀存在,而是簡單地將自身發展和改善服務所需的成本轉嫁給客戶,所昭示的不單是銀行在收費方面的機關算盡和貪得無厭,而顯示出它們改善服務的懶惰和提高競爭力的黔驢技窮,把提高服務質量當作是客戶的需要,而不是自身發展的迫切要求。
    目前,外資銀行已大舉進入國內,國內商業銀行間的競爭已不再是兄弟間的觥籌交錯與推心置腹,而是直面豺狼的迫在眉睫與背水一戰,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國內商業銀行而言,唯有把客戶的需求當成是自己的份內事,銀行才會有更大的競爭力和更加明亮的希望,才能夠屹立于世界金融企業之林。既然如此,把通存通兌比喻成“高速公路”而苛以重費還有必要嗎?我想,該是為這種感到臉紅的時候了。

  相關稿件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