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慌”也是民眾的一種理性表達
    2008-04-22    人民網天津視窗    來源:吳龍貴

    近日,太湖再次發生藍藻的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甚至引起了部分群眾不必要的驚慌。專家認為太湖藍藻已是常態,而非異常狀態。這一現象會延續三至五年甚至更長時間,這種狀況短時間內無法改變。對此,專家呼吁,要理性看待太湖藍藻,采取科學的措施積極治理,不必恐慌。(《新京報》4月20日)

    人們應該還記得,當去年5月,太湖水面爆發大面積藍藻時,社會各界是怎樣的一種憂心忡忡,這其中就包括不少業內專家。然而一年時間不到,當太湖再次發生藍藻之時,專家的態度變成了理性看待,“不必驚慌”。
    我們可以善意地理解成,這是專家以獨立的身份和專業精神對民眾進行的一種必要而適度的安撫,但其理由是荒誕不經的!疤{藻已是常態”,“短時間內無法改變”,這一現實傳遞給我們,尤其是身處危害波及范圍之內的民眾的信息是,問題日趨嚴重化,環境治理的無力和無措,以及正常生活將面臨更大更廣泛的影響。難道在危機感越來越強烈,災害由突發性變為經常性的時候,民眾反而要變得理性,不必驚慌了嗎?如果這不是專家刻意回避問題的話,那么 我們只能說,專家高估了民眾對災害的心理承受力。
    面對已成常態的藍藻,民眾不可能保持專家所謂的“理性”,因為處于災害陰影下的生活原本就是不正常的。沒有比水再重要的生活資源了,悠悠太湖,不僅是以一種怡人的自然景觀而存在,它更是周邊居民的全部生活依托。當管道里流出的是無法飲用的自來水,當搶購礦泉水和面包成為一種尋常的生活經歷,外人是無法想象其中的痛楚和混亂。是的,過往的教訓可以讓我們在災害來臨前,做好更充足的準備和更周密的安排,把風險降到最低,但民眾內心的焦慮和動蕩何以排遣?
    同樣,在越來越嚴峻的環境危機面前,民眾也無法不驚慌。太湖大面積爆發藍藻的原因,此前已經形成共識:一是天災,全球氣候變溫,二是人禍,水污染嚴重,而治理卻得得捉襟見肘和嚴重滯后。由此來看,民眾驚慌的其實不是藍藻,而是我們對待藍藻的態度。這恰恰形成了對專家呼吁的一種質問:驚慌不僅不是不必要的,而且還是必須的。民眾可以忍受三至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藍藻“騷擾”,但無法忍受把這個充滿彈性的時間變為某種理由。
    當普通民眾的基本生活質量遭到嚴重困擾,甚至將長時間地面臨威脅的時候,驚慌和不理性既是一種情緒的自然流露,也是權利意識之下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對此,無論是專家,還是負有管理之責的政府部門倒是應該“不必驚慌”,更多理性地看待。事實上,民眾的“驚慌”同樣是一種理性的表達,它的意義在于,提醒有關部門,問題有多嚴重,形勢有多緊迫,責任有多大。

  相關稿件
· 究竟該如何理性看待太湖藍藻 2008-04-22
· 部分藍藻污染水環境事件 2008-04-21
· “藍藻是常態”專家在為誰“辯解” 2008-04-21
· 環保部組織專家研究對策 六措施遏太湖藍藻暴發 2008-04-21
· 藍藻再襲太湖 附近村民打井取水 2008-04-21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