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購熱的冷思考
發達國家為何頻頻招手
    2009-06-26        來源:國際金融報

  每個國家的政府都希望吸引外資,因為吸引外資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相對成本比較低的方式,等于是用別人的錢來發展本國的經濟――外資能創造就業、能帶來稅收

  劉桐渤:每個國家的政府都是希望吸引外資,因為吸引外資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相對成本比較低的方式,等于是用別人的錢來發展本國的經濟――外資能創造就業、能帶來稅收。這是從一般意義上來講。

  各國都有吸引外資的政策和優惠的措施,或是政府提出各種各樣的補貼。但是,在一些關鍵的領域,比如知識產權領域,不要指望人家賣給你什么,它還是對你有防備的。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把它最好的企業拿來跟你合作。
  因此,對于中國企業來講,“走出去”是有風險的,但是你又不得不“走出去”,因為國內市場現在面臨一個飽和,要想在國內有所發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是需要相互促進的。
  外國企業看到了中國的飛速發展和中國企業的逐漸強大,更看到中國大量的外匯儲備。他們并不認為中國企業能成為國際化的一流企業。實際上,中國企業中能真正達到國際標準的企業為數不多。我們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對此,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認識。

  焦捷:國外歡迎我們,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中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在提升,中國企業的實力在壯大,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國外對中國頻頻招手,這只是一種市場行為,并不是特別喜歡中國或是對中國特別友好了。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中,任何的行為都是一種市場行為,買方的購買力在提高,賣方又有這種需求,自然就形成了交易,并不會存在感情因素。
  一部分跨國公司,包括德國、美國的企業,他們在新的競爭的情況下,要整合全球的產業鏈和自身的業務,所以會把盈利不好或盈利低的那部分轉給更有比較優勢的中國企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IBM。
  同時,很多國外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也需要外力的支持,比如德國企業有技術的優勢,但他們在生產成本上又比較高,它如果跟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一些中國企業合作,就能產生比較明顯的協同效應。個別具有優勢的中國企業如果與國外的企業進行結合的話,在世界市場上可能就會有更大的競爭性。
  同時,這跟中國企業主動出擊也是有關系的,中國從1998年提出“走出去”的戰略,到今年正好是10年,這中間不斷地制定和修訂了各種政策,形成了這種大環境。

  張曉森:大家都需要資金,都需要把自己不用的東西賣出去,他希望有更多的企業供他挑選,來得越多,競爭越多,價格也就越抬越高。因此,這是一個市場運作方式的問題,另外也是一個姿態的問題,他必須作出這種姿態來歡迎大家。

  相關稿件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