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診所為何屢禁不絕
衛生監管部門打擊力度很大 非法行醫卻不斷死灰復燃
    2009-12-18        來源:人民日報

    自2005年始,衛生部牽頭在全國范圍內開展3年的打擊非法行醫行動。隨后,對黑診所轉入常態監管,全國醫療服務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目前,衛生部和公安部正在對浙江等7個。▍^)打擊非法行醫工作情況進行聯合督導檢查。據了解,今年,湖北、河南等省采取堅決措施,打擊黑診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一旦有機可乘,黑診所就會死灰復燃,并迅速蔓延。
  黑診所的屢禁不絕,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一問:

  根治黑診所難在哪?

  編輯:黑診所存在的土壤是什么?為何屢禁不絕?衛生部門的監管存在哪些困境?
  田豆豆:湖北省衛生廳有關人士分析,黑診所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需求。它的“市場”就是低收入的農民工和農民,由于擔心到大醫院看病貴、排號難,他們選擇到就近的、費用低廉的黑診所看病。
  黑診所屢禁不絕,令湖北省衛生部門也十分頭痛。其主要原因是黑診所的“游擊”性和隱蔽性,城市的黑診所一般開在流動人口密集的背街小巷內,有的就開在民房內,如非專門排查,一般很難發現。另外,由于開辦成本非常低,這些黑診所業主就算被打擊取締,換個地方立刻能重新開張,所以容易死灰復燃。
  徐克明: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有限的衛生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中,造成部分地區農村和城鄉接合部醫療服務不能滿足群眾實際需要。再加上部分勞務工按照就醫習慣,多到老鄉、朋友介紹的無證診所或藥店就醫,圖求方便和便宜,這些客觀上為無證行醫提供了生存空間。
  至于監管困境,一是打擊無證行醫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涉及公安、衛生等多個部門。只有各部門相互密切配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究打擊非法行醫的新情況、新動向及新規律,會商打擊策略,重大案件采取聯合辦案,才能為形成打擊非法行醫的有效治理措施提供必要的條件。二是監督力量仍較薄弱。由于各地監督機構成立只有10年,目前衛生監督人員編制數量少,監管對象多,工作任務重,尤其基層日常監督工作經費緊張,執法人員少,執法交通工具、裝備不足。

  二問:

  黑診所到底該怎么打?

  編輯:黑診所屢禁不絕說明我國基層衛生體系還不完善。那么,對于黑診所,為什么必須要打?為什么不可以對那些有口碑沒事故的黑診所變堵為疏,網開一面?
  徐克明:為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我們必須堅決嚴厲打擊黑診所。黑診所通常所用藥品、衛生用品、儀器設備的質量無法保證,非法開展診療活動的人員“醫療技術操作”沒有安全保障,同時嚴重擾亂了醫療服務市場秩序,社會危害性極大。
  曹樹林:黑診所要打,但應看到,黑診所與黑診所也有不同。開辦黑診所的人大體上可分為3種。一種是基本不懂醫,經常錯診誤診,純粹為了賺錢而辦診所的人。這樣的診所必須依法取締。如果涉及金額較多,或者有致死致殘的情況,還應依法追究責任。
  還有兩種情況我覺得應當細致研究。一是過去的村醫,已經從事診療活動多年,但隨著城市的擴張,以前的農村變成了城市,村醫如果租間房子繼續開展診療活動,就變成非法行醫了。二是醫學院校畢業的學生,在找到工作之前,為了謀生,利用自己所學在城鄉接合部開個小診所。這兩種診所都是無證的,從法律意義上講也是黑診所,但他們確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醫療服務,有些還享有較好的社會聲譽。如果簡單取締,不僅他們本人的抵觸情緒比較大,甚至有一些群眾也會幫他們說話。
  采訪中,河南省衛生監督所黨委書記劉宏兆告訴我,我國城鄉差異比較大,在醫療市場管理上也應該務實一些,對于農村、城鄉接合部、小城鎮和大城市的城中村,在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審批上應當適當放寬條件。有多年行醫經驗的村醫和醫學院校的畢業生,應該設法通過引導、培訓等方式幫助他們取得相應的許可證。醫療市場有需求,正規的醫療機構不進入,黑診所自然要擠進去。與其任憑黑診所泛濫,不如多開點“白診所”并將其納入監管。

  三問:

  打掉黑診所,空白怎么補?

  編輯:黑診所打完之后,現有醫院能夠填補這塊空白嗎?在公共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下,政府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徐克明:除了嚴厲打擊無證行醫之外,還應采取疏堵結合方式,加強推進醫療衛生民生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城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發展社區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注重解決困難群體的醫療保障問題,研究解決滿足低收入人群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的途徑。
  曹樹林:我國公共醫療資源不足且分配不均。政府如果多布局一些面向市民的合法醫院,降低其收費標準,同時提高醫保報銷比例,你想讓老百姓不去大醫院而去小診所看病都難。當每個人都能相對輕松地去正規醫院看病的時候,黑診所自然會偃旗息鼓。
  劉宏兆介紹,我國對個體診所設立之管理非常嚴格。比如,對人員資質的要求是“具備醫師資格,并在二級以上醫院工作5年以上”。試問“在二級以上醫院工作5年以上”的執業醫師有多少會脫離編制“下!鞭k診所呢?從理論角度看,如此嚴格的規定是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負責,但從實踐角度看這其實是個悖論,其后果就是10個小診所9個是黑戶。立法機關及執法機關應該考慮調整相關法規或重新進行解釋,讓更多能夠處于政府監管之下的診所走進社區,為人民群眾服務。
  田豆豆:光靠打,黑診所是打不完的。我們要做的,是用規范、安全、低廉的醫療機構去占領黑診所的市場。目前,湖北各地正在城鎮中推廣社區醫療。武漢市則在醫改方案中提出了用3年時間打造“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即居民步行15分鐘即可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此外,政府采取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等措施,努力減輕群眾用藥就醫負擔。
  不過,社區醫療的推廣有個過程。人才匱乏仍是社區、農村、鄉鎮等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瓶頸。有關專家建議,還應進一步落實鼓勵政策,提高待遇,引導醫學畢業生下基層,用正規醫生趕走“游醫”、“假醫”。  [對話人 編輯 王明峰 記者 曹樹林 田豆豆 官員 徐克明(衛生部監督局醫療執法監督處處長)]

  相關稿件
· 海南"醫保藥"被收購銷往農村或黑診所 2008-03-31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