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昌電
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日前對市場上銷售的羽絨制品進行了監督抽查,結果發現近四成產品質量不合格,部分生產企業為牟取暴利,以粉碎的雞鴨毛充當羽絨,坑蒙消費者。 質監部門此次共抽查了47家企業生產的50批次產品,合格31批次,抽樣合格率僅為62%。抽查結果表明,目前江西市場上銷售的羽絨制品質量不容樂觀。 不合格產品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含絨量不達標。本次抽查的19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13批次產品的含絨量不符合規定要求,一些產品填充物竟然是粉碎的雞鴨毛。二是面料的纖維含量不達標。這主要是由于企業把滌綸和錦綸混淆。三是蓬松度不合格。本次抽查的19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5批次產品的蓬松度不符合規定要求。四是使用說明不符合規定要求。這主要是由于部分企業因利益驅動,故意不標注或亂標注以及企業質量意識差造成的,致使消費者不能準確、完整地了解產品的信息。 質監部門通報說,生產不合格產品的企業包括:上海和太服飾有限公司、北京嘉諾羽絨時裝有限公司、江西共青溫特來服飾實業有限公司、浙江慧闌服飾有限公司、江西冬夢服飾有限公司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