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投資地鐵都是虧損的,但是沒有哪個城市因此就不修建這個系統。因為地鐵帶來的收益不僅僅是票價,它還拉動了地皮的增長、推動了城市的全面發展。新能源也是如此……
在近日舉行的“首屆中國科技創新國際論壇”上,新能源的發展成為與會人員集中討論、發揮的焦點話題。不管是相關政府部門,還是學界商界人物,都表現出對新能源前景的巨大熱情。然而,有評論指出,新能源之路才剛剛起步,東風能否換來花滿樹確實還待實踐的嚴峻檢驗。
新能源漸次成為必需
論壇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原部長鄭斯林表示,能源問題于中國而言顯得尤為緊迫和必須面對。他的理由是,中國人口眾多,能源消耗基數巨大。同時,中國正在經濟起飛階段,生產、生活對能源的需要在迅速擴張。這一點已經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況且,目前中國人均消耗仍然是一個很低的水平,即意味著今后將繼續維持高增長態勢。此外,中國的能源浪費也很大程度上存在。
與鄭斯林的話相印證,2001年以來,隨著經濟新一輪的高速增長,中國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每年都高于過去20年的平均水平。同時,中國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一直保持較高水平。2005年,中國能源消費占世界消費總量的14.75%,卻只生產了占世界經濟總量4.2%的GDP。同一時期,美國使用22.18%的世界能源消耗量生產了29.57%的世界GDP總量。這一年,中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達到創紀錄的44.7%,這種較高的依存度已經影響中國石油供應的持續性。
如何應對這些問題?鄭斯林給出了八個字:節能減排、開發創新。對于前者,中國政府業已做出了很多硬性規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要減少10%。這是兩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是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對于后者,它顯然更是能源發展未來的真正出路,中國政府也正在出臺一系列相關的政策。只不過創新之路漫漫前景如何并不明朗。新能源、新技術被認為還處于看起來很美的階段。
新能源開發的困境
國家環?偩指本珠L潘岳曾在《環境保護與社會公平》一文中指出中國新能源的發展之緩慢:以核能、太陽能、風能和沼氣為代表的新能源年增長速度雖然已超過30%,但是,“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仍以煤為主,新能源的發展速度和水平不僅遠遠低于大多數發達國家,甚至也落后于印度、巴西”。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新能源開發面臨許多現實的障礙。
中國科學院院士師昌緒在本次論壇中說:“可再生能源講起來很好,又不污染,但是價錢很高!币蕴柲転槔,它的生產成本是傳統能源的5~10倍,在沒有額外補貼時,企業是沒有能力和動力去干這樣的非理性投資的。與此相應,太陽能、風能所帶來的電力在市場上更是不具備競爭力。有人曾經測算,風力發電要在0.6元以上才具有投資吸引力,但是這樣高的價格早嚇跑了消費者。
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表示,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發展和使用,與現在能源的價格體制有很大的關系。中國甚至世界范圍內新能源的發展速度和國際石油價格直接相關,石油價格走高,新能源市場和技術開發立即就活躍起來,正是因為如此,產油國家才一直小心地控制油價,防止油價過高,以獲得更大利潤。但是在中國,由于油價和電價是由國家控制的,出于經濟和穩定考慮,國家定價都比較低,所以缺少了經濟激勵的新能源自然難以吸引民間投資發展。
另外,中國現行的評價體制對新能源也呈現不利的一面。
有研究人員發現,地方政府對新能源發展表現出葉公好龍的特征,口頭上、紙面上說得天花亂墜,但是行動中、實踐里卻并不熱情賣力。個中原因是新能源不僅投資巨大,而且很難形成產業集聚,拉動就業和推動GDP的能力都是相對較弱的。有人說,如果從地方政府財政的角度上考慮,很可能與其搞風能、太陽能還不如去搞小煤礦。
論壇上,青島歐瑞斯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彭重民說,新能源遭冷遇是政府沒有把賬算明白,沒有考慮到新能源生產的社會效益。他以地鐵為例說,全世界除了香港之外,投資地鐵都是虧損的,而且這種局面仍將繼續,但是沒有哪個城市因此就不修建這個系統。為什么?因為地鐵帶來的收益不僅僅是票價,它還拉動了地皮的增長、推動了城市的全面發展。新能源也是如此,如果從純財務成本講,那肯定是不合算的?墒切履茉礈p少了污染,減少了人們得癌癥的幾率,這種收益算進去就大不相同了。
新能源的利好消息
盡管面臨很多爭論、困難,新能源代表著發展的方向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國家仍將加大鼓勵發展的力度。本次論壇上畢竟還是傳出了一些利好消息。與會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司司長許勤表示,發改委下一步將重點開展三方面工作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這三個方面包括:
第一,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技術發展和產業示范。包括重點開發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成套技術,開發核電關鍵技術,研制成套裝配技術,氫能以燃料電池為重點,推動氫能燃料在交通運輸方面的應用,大力開展低成本、低效率的能源植物新品種。
第二,要加強新能源體系化建設,加速科技要素向企業集中,加快培養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的大型新能源體系,要建成若干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和實驗基礎設施。在新能源領域重點組織三個高科技產業化的專項。首先是重點包括太陽能系統集成和產業化應用,重點支持能夠促進光伏發電的系統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產業化。其次,該專項要以滿足我國微電子產業和光伏發電產業的需求,以電子和太陽能為重點項目。另外,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化專項,發展燃料電池材料等清潔燃料、照明節能材料的產業化,為我國節能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第三,開展國際合作,堅持開放式創新,要充分利用國際資源,來為高技術產業、為產業化、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此外,國家開發銀行評審一局局長王革凡在發言中也宣稱,國開行將以大型企業為平臺,對其開發成熟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進行平臺評審。企業本身財務狀況很健康,即使項目有風險,本身測算上實務性不是很好,國開行也將提供貸款。同時對可再生能源貸款的信用結構國開行也采用靈活、可操作的擔保方式。另外,國開行還利用金融產品創新與金融衍生工具,提供融資技術支持與財務顧問工作,從而為項目降低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