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監會本月初發布了國內首份《全國供電監管報告》,報告顯示:今年抽查的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等企業所屬的275家供電企業中,有80家供電企業存在違反國家節能減排、弄虛作假、亂收電費等問題,問題企業占受檢企業的29.1%。
供電質量
主要表現在供電企業自查報告反映的供電質量數據與檢查結果不符,與供電企業向社會的承諾存在差距,不能體現用戶受電端的電能質量真實情況。
比如,部分供電企業供電可靠率、電壓合格率統計結果可信度不高。檢查結果顯示,安徽省合肥供電公司在計算可靠性指標時少算停電時間或停電戶數,致使供電可靠性數據不準確。廣西南寧供電局、內蒙古電力公司錫林郭勒電業局等9個受檢供電企業電壓合格率指標報表數據與電壓監測儀數據不一致。福建省將樂縣、仙游縣供電公司沒有將城鎮和農村供電可靠率分開統計,而是按農村供電可靠率統計口徑統計,供電可靠率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供電服務
主要表現在部分供電企業辦理用電業務不規范,處理故障搶修、投訴等記錄不準確,信息披露不及時等。
比如,少數供電企業實施停、限電未按規定提前公告。檢查中發現,湖南省懷化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城中供電分公司在2007年3月份15次計劃停電通知記錄中,僅有3次提前7天通知用戶。青海省貴德縣供電公司在停限電通知方面,存在超時限問題。河南省鄭州供電公司上街供電局計劃停電通知存在盲區,部分用戶未能及時得到停電通知。
部分供電企業人為減少投訴數量,不能真實反映投訴處理情況。有的供電企業在處理用戶投訴過程中,對供用電雙方責任的劃分界定存在一定偏差,人為放大用戶責任,忽略自身過錯;有的供電企業沒有建立有效的投訴處理監督機制,處理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部分投訴處理質量不高。檢查中發現,東北電監局2006年共接到投訴舉報55例,其中18%是在當地供電企業未得到解決的問題,在供電企業有關報告中卻表明已經處理完畢或沒有接到投訴。
供電行為
突出表現在個別供電企業亂收費,違規供電,相當一部分供電企業用戶受電工程市場壟斷問題嚴重。
比如,違反國家節能減排規定,違規供電問題時有發生。檢查中發現,少數供電企業在辦理新裝用電、臨時用電、增加用電容量、變更用電和終止用電等業務過程中,未嚴格執行國家關于節能減排政策及有關規定,對國家明令要求停止或限制供電的單位,執行不力,違規供電問題時有發生。如山西、陜西、寧夏、內蒙古4省(區)交界地區的供電企業對電石、鐵合金、焦化行業未達到排放標準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違規供電。
從現場檢查和用戶投訴舉報情況看,供電企業利用壟斷地位實行行業保護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目前,大部分用戶受電工程的設計、施工和設備材料供應單位仍然集中于供電企業的關聯企業,市場壟斷程度較高。有的供電企業對用戶受電工程相關信息提供不全面,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未得到充分體現;有的供電企業利用供電方案審批、設計文件審核、竣工檢驗和裝表接電等環節,設置市場壁壘,直接或變相指定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設備材料供應單位和產品,擠占用戶利益。比如湖南長沙電業局在電力監管機構已經行政許可的情況下,另行設立“二次許可”,要求從事電力工程的外來施工隊伍必須與發包工程單位建立掛靠關系、取得長沙電業局頒發的《進網施工安全合格證》、并交納安全風險保證金2萬元,而且規定每年年檢一次。
部分供電企業執行電價政策不到位,收費隨意性較大。檢查中發現,遼寧省大連供電公司普蘭店農電局楊樹房營業所,對執行農村電價用戶收取城市建設附加費。四川省達州市電力公司在電費算費中,未正確分攤線路變壓器損耗,增加了用戶電費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