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保險行業受到了史無前例的關注。次貸危機演變下,出現了友邦退保情況的加大;奧運賽場上,發生了劉翔退賽后對其保單的爭辯。 從南方地區雪災開始,到平安出海投資失敗,一次次的爭論之后,又重歸平靜。保險行業的發展也依著每一事件的發生而逐步變化。地震賠付額小的爭議,使得大層面上開始重視保險的重要性。上海2008年對于車險的監管,使得上海財產險公司開始重新回到正途。平安投資富通的巨大浮虧,使得在保險公司“出!眴栴}上開始進行思考,這也促成保險的發展重新回歸到保障的脈絡上。
最有力度的監管 車險混亂改善
從全國保險視野上回到上海本地,2008年中旬,上海保監局進行了對車險市場規模及力度最大的一次規范。 假如有閱讀報紙的習慣,肯定對從眾、盛大等車險中介平臺的大幅廣告留有印象。購買車險送近千元油票或禮品,低價推廣對車主極具誘惑力。不過,這些車主可能想不到,在低費率購買車險的表象下,萬一出險后得到的理賠服務將大大降低。此間,上海各家財產險公司開始了一場“暗戰”,最終的結果是兩敗。 一般而言,7折的車險費率折扣是保險公司的生死線,但自從車險中介進入后,保險公司為獲得競爭性優勢,不斷降低車險費率,6折、5折等情況不斷,保險公司每簽約一份保單便虧損一筆。很容易推斷,在保險公司這樣惡性競爭所發生的虧損之下,理賠能力很難得到保證,一系列的投訴糾紛屢現。 今年三季度,上海保監局對車險進行了強制性規范,實行“商業車險手續費上限為15%(商業車險)+4%(交強險)”的指導費率。同時在今年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實行見費出單。 車險中最有力度的一次監管,使得前期迅速擴張的從眾車險,因沒有了價格優勢直接面臨倒閉。另外一些參與到無序價格競爭的車險中介商也面臨經營困難。好的一方面是,這樣的規范,車主在購買車險時可能會多支付數百元,但得到的保障將改善許多。這也是保險的初衷。
最受關注的賠付 雪災、汶川大地震
2008年的開頭,保險業得到了史無前例的關注,1月10日開始,南方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罕見雪災冰凍天氣。5月12日是2008年最悲情的時刻。 作為我國基礎保障的重要公器,保險業迅速反應、積極行動。寒冬中的走訪和對災區的體恤慰問,體現了保險行業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由于巨災險在國內的空置,賠付力度及廣度也備受質問。從數據上看,保險報案約85萬起,預計賠付85億元,但目前實際賠付金額僅為15億元左右,仍有大量的賠付還在進行中。汶川地震直接經濟損失8000億元以上,保險的賠付為18億元左右。 巨災損失的數額之大,與保險業賠付的數額細微,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最受關注賠付的背后,是國民對于保險業如何更好承擔經濟公器作用的探討。這樣爭論,也改變著人們對保險的意識,在市民提高保險對保障作用的認識同時,對我國保險業之后如何發展也提出了要求。好在,巨災險在這兩次災難之后,逐步地開始發展、深入。
最昂貴的學費 平安投資富通巨虧
平安出海投資富通,交出了2008年保險業最昂貴的一次學費。以12月25日的匯率計算,平安投資富通已經產生巨額浮虧226億人民幣,較總計238.74億人民幣的投資成本而言,虧幅幾近95%。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使得預期的一件好事變成了一場噩夢。中國企業走向海外,一直來都是很多有理想企業家的抱負。平安從二級市場直接購買歐洲富通集團44.99%的股權。4月2日,合作進一步升級,平安以現金21.5億歐元(當時匯率約合240.2億元人民幣)收購富通集團旗下的富通投資管理公司50%的股權,與富通成立合資公司。10月6日,受金融危機影響,該項投資被爆出157億元的浮虧,12月25日,浮虧已達226億。雖然,這一跡象可能將在未來有所轉機,但2008年平安這一筆投資的失敗,在金融業內引起了是否還需要進行海外投資必要性的宏觀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