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副行長章更生:科技賦能普惠 “大象”也能跳舞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網站

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建行副行長章更生:科技賦能普惠 “大象”也能跳舞
2020-07-02 作者: 記者 汪子旭 北京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但長期以來,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持續,傳統的大型商業銀行由于信貸方式等原因,服務小微企業更是存在諸多難點,被視為“讓大象跳舞”。

  不過,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大企業、大客戶金融脫媒趨勢明顯,金融新生業態快速滲透,強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也逐漸成為各大金融機構的共識。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章更生近日在聯合國中小微企業日活動上表示,近年來,現代科技發展推動社會生產、生活快速向數字化遷徙,數據成為新型的生產要素,也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源。大型銀行只有將數據作為資產來經營,通過數字應用和科技賦能,圍繞數字、平臺、生態、賦能,持續推進自身經營模式的創新與升級,才能跳出普惠金融最強好聲音。

  難題待解:服務小微的大行之道

  小微企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長期以來,小微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從需求端看,表現為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從供給端看,體現為信息獲取難、信用發現難和需求對接難,銀行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較高的經營成本和風險。

  為破解這些難題,世界各國開展了廣泛的實踐和探索?!皬膰鴥葋砜?,全國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以及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約有4000家,在服務小微企業和農村市場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傳統的大型商業銀行要服務小微企業,就像是讓大象跳舞,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闭赂f。

  章更生指出,主要問題有三方面:

  一是不愿跳。大銀行長期以來服務于市場的大客戶,動輒幾十億、幾百億的信貸投放,單戶規模大,收益見效快;相對而言,大企業經營規范、風險好控制,大銀行自然不愿意躬身入局、一粒一粒地揀芝麻。二是不敢跳。小微企業平均生命周期只有不到3年,抗風險能力與大中企業相比,的確比較弱;而且傳統上要防好風險,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面對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管理難度大,大銀行的基層機構不敢觸碰。三是不會跳。小微企業融資一直存在缺信息、缺信用的瓶頸,而大銀行傳統的信貸方式,是針對大中型企業特點建立的,以財務信息為核心的評價模式,很難為小微企業精準“畫像”;當信用狀況無法判斷時,傳統的解決方式就是讓企業補充大量的材料,或提高申貸門檻、要求押品進行增信等,導致信貸流程繁瑣,效率低下。

  “大象到底能不能‘跳舞’,這已成為一個傳統大型銀行正在面對、亟須解決的課題和時代命題?!闭赂f。

  科技賦能:重塑大行普惠金融優勢

  事實上,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大企業、大客戶金融脫媒趨勢明顯,金融新生業態快速滲透,強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時代發展的大勢,也成為各機構的共識。例如,建設銀行就主動轉型,明確提出把普惠金融作為全行發展戰略,這既是作為國有大型銀行的社會責任與擔當,也是培育新的發展空間,面向未來、開拓市場的現實選擇。

  章更生指出,實際上,大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有著先天的獨特優勢,可以總結為五大優勢:一是網點優勢。傳統銀行經過多年的持續經營和市場深耕,建立了龐大的網點體系和眾多的客戶經理等專業人才隊伍,能更好地貼近客戶,這是大銀行最大的優勢。例如,建設銀行在全國有一萬四千多個網點,目前有96%可以開辦小微信貸業務。二是資金優勢。大銀行資金體量大,通過專項信貸規模安排,可以足額滿足客戶融資需要,覆蓋廣大的市場需求。三是供應鏈生態優勢。市場上的大客戶、頭部客戶資源主要集中在大銀行。它們的供應鏈上下游集聚了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形成了巨大而豐富的供應鏈生態。依靠和大客戶間的合作關系,大銀行可以“以大帶小”,批量服務上下游小微客群。四是風控優勢。大銀行一直注重風控體系的建設,在風控人才、風控技術、風控工具等方面有良好的積累。五是科技優勢。做小微企業業務,需要線上化、智能化,而這需要以科技為支撐。大銀行的科技力量是小銀行無法比擬的,例如,建設銀行的科技人員有1萬人規模。

  而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對大銀行的原有優勢進行了進一步催化和賦能,實現了重塑和最有效的發揮,形成1+1大于2的質變效應。章更生表示,首先,銀行業一直是推動科技應用和發展的重要領域,具有良好的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其次,在得數據者得天下的今天,大銀行實際上擁有最真實、最海量的數據積累,具備了數字化發展的內核。第三,大銀行具有大投入的能力。目前,市場上各大銀行都把金融科技作為推進戰略,科技投入的占比越來越高。運用科技賦能金融,成為前瞻性的共識和趨勢。通過金融科技的賦能,銀行的轉型和再造能力大大提升,為“大象起舞”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多方共贏:持續推進經營模式創新與升級

  近年來,現代科技發展推動社會生產、生活快速向數字化遷徙,數據成為新型的生產要素,也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源。章更生表示,大銀行只有將數據作為資產來經營,通過數字應用和科技賦能,圍繞數字、平臺、生態、賦能,持續推進自身經營模式的創新與升級,才能跳出普惠金融最強好聲音。

  一是發展數字普惠,推進供給模式創新。從根本上破解小微企業資信不完整、難真實的痛點,首先是改變以財務指標為核心的評價方式。通過對客戶經營行為、結算行為、納稅行為等海量數據的挖掘整合應用,為客戶進行全息立體畫像,就可以為廣大的小微企業發現信用、重構信用。其次要改造原有的作業流程。傳統信貸業務的客戶評價、審批、放款等流程環節,大量依靠人工作業,耗時長、效率低。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數據信息自動采集、模型自動評價和標準化機控,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同時,大幅提升效率。

  例如,建設銀行通過整合海量的對公、對私客戶數據,接入工商、稅務、電力等多維度外部數據,建立客戶評價模型、審批模型和預警模型等,逐步構建起了“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創新推出“小微快貸”線上化業務。據介紹,過去,建設銀行每年普惠金融貸款新增只有大約100億元至200億元;而“小微快貸”業務上線三年多來,已累計為120萬戶小微企業,投放貸款2.4萬億元;其中,信用貸款客戶占比超過70%。

  二是建設開放平臺,全面觸達客戶需求。在供給端做好服務優化的同時,也要改變客戶原有的、對銀行信貸門檻高、貸款難的認識,讓客戶了解銀行新產品新服務的便捷優勢?;ヂ摼W技術的深化應用和開放銀行平臺建設,不僅可以精準畫像、做到“知你”,而且可以向以客戶體驗為核心的“懂你”服務轉變。

  三是構建普惠生態,與各方共生共榮。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隨著工業化時代向數字化時代快速演進,生態化也將成為社會生產和金融服務的重要表現特征。未來的組織和個人都將成為萬物互聯中的節點,這意味著,聯網才能整合資源、攜手并進,斷網就會孤舟難行、事倍功半。

  “對銀行而言,要適應生態化趨勢,需要跳出金融做金融。充分發揮連接優勢、科技優勢,參與社會治理,以金融能力賦能社會,再以非金融服務反哺金融。通過打造開放共享、合作創新的新生態、新舞臺,廣泛建立朋友圈,實現銀行和社會各界的多方賦能、互利共贏?!闭赂f。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一體化”起航:長三角港口群探路新型競合機制

“一體化”起航:長三角港口群探路新型競合機制

長三角港口群是我國外貿貨物進出口的重要“門戶”。當前,面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長三角港口群探索方向已明確:創新機制、高效協同、釋放潛力。

·多地出現上下游產業鏈達產不同步

黨建引領國企高質量發展

黨建引領國企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

·穿越世界規模最大的黃土塬隧道貫通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