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倒計時百天之際,第四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解讀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本次活動邀請政商學界重要嘉賓,圍繞第四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主題“百年變局下的世界經濟: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合作”以及各項分論壇議題,進行前瞻性解讀,共同展望將于11月5日與第四屆進口博覽會同期舉辦的虹橋國際經濟論壇。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副局長表示,第四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在以往三屆成功舉辦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功能、議題、機制和成果四個方面提升,提高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第四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將舉辦超過十場分論壇,議題涵蓋全球治理、可持續發展、中國實踐經驗等綜合性、跨領域話題,也聚焦消費升級、產業革命、農產品貿易、知識產權、金融開放等專業性技術性話題,為全球政商學界搭建嶄新高端對話平臺。
關于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新體制,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張興榮認為,金融機構需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優化綠色信貸結構,通過協調的金融、綠色的金融、開放的金融、共享的金融、安全的金融促進世界經濟朝確定、健康、可持續方向發展。
歐萊雅北亞區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表示,后疫情時代,跨國企業應做好長期規劃,提升創新和合作質量,建立新的生態系統,中國政府推出一系列有利貿易和投資的政策,有助于形成中國和世界相互促進的格局。
關于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面臨的新機遇,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進展表示,開放合作是全球科技界的共識,唯有開放合作才能促進科技新突破、推動科技新進步,才能用好科技手段應對疫情、氣候等全球性問題。當前數字經濟占比高、發展快,但也帶來了數字安全問題,給數字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實現制度改革、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長江學者余淼杰認為,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促進國內消費需要保證居民穩定的可支配收入,推動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推進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打造城市群,拉動居民消費,促進內需發展。
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是進博會重要組成部分,由主論壇(暨進博會開幕式)和分論壇組成。作為高層次的國際經濟論壇,論壇緊扣當前國際經濟發展新趨勢和新變化,體現開放發展新理念,致力于促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言獻策。(完)